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課堂實錄與評析
教學實錄
一、導入安塞
師(板書課題):誰來讀課題?
生:安塞腰鼓。
師:塞是個多音字。讀得很準!
師(出示地形圖):大家看,這是一張中國地形圖,安塞就在這里。它地處黃土高原,自古以來是兵家要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安塞腰鼓就誕生在這塊土地上,被譽為天下第一鼓。(學生齊讀課題)
二、感知腰鼓
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寫打腰鼓的?
生:課文第6到17段是寫打腰鼓的。
師: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6到17段。有句話說得好,讀書的時候要特別珍視自己的第一感覺。請同學們邊讀邊勾畫讓你印象很深的句子、段落。別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學生默讀)
[評] 要學生快速瀏覽,意在使學生初知課文大意,以便從整體著眼,從重點段、句切入。瀏覽是小學高年段學生應(yīng)掌握的一種讀書方法。老師提示讀書時要特別珍視自己的第一感覺,這既是激勵,也是要求。
師:讀著讀著,你對課文中哪些地方產(chǎn)生了疑問?
生:我不懂什么叫后生,什么叫元氣淋漓。
師:有誰知道?
生:后生是指年輕力壯的男子。
師:你預(yù)習得很充分。那元氣淋漓呢?
生:我不知道。
師:沒關(guān)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還有不懂的嗎?
生1:我的問題在第9、10段。我不太理解山崖怎么會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還有觀眾的心怎么也會變成牛皮鼓面了?
生2:我不太理解第7段的句子,為什么說腰鼓會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生3:我對文章結(jié)尾的那一句有疑問,為什么寫耳畔是一片渺遠的雞啼?
[評] 學貴生疑,循疑而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對學生的疑一般不即時釋疑,而是讓學生帶著疑問,在讀書過程中自悟、自解、自得。
師:大家的問題提得很有水平?纯丛诤竺娴膶W習過程中,這些問題能否得到解決。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你勾畫的句子、段落,讀出你的感受,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朗讀)
三、情動腰鼓
師:來,誰愿意第一個讀給大家聽?
(學生讀課文: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個安塞腰鼓!)
師:能簡單說一說嗎?
生:我在讀這幾個隆隆的時候,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氣勢。如果我是現(xiàn)場的觀眾,聽著聽著,也會漸漸融入到這鼓聲中。
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這一部分是在寫鼓的什么?
生:聲音。
師:來,全班齊讀這三段,讀出腰鼓的氣勢。
(學生齊讀)
師:作者說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樣理解?
生:我覺得觀眾在聽安塞腰鼓的時候,他們都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都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所以就感覺自己的心都跟著鼓聲一起隆隆地響。
師:體會得很好。鼓聲震耳欲聾,在山崖里回響,所以作者說山崖驀然變成;鼓聲震撼力極強,撞擊在觀眾的心上,所以作者說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多么奇特的想象,難怪你會喜歡!來,接著讀讓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評] 先聽其聲,再見其形。隆隆鼓聲和飛揚的舞姿組合成一個精彩的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這是生命語文的交響,又是濃墨重彩的畫卷。以聲傳情,以舞傳神,情發(fā)乎中,神寓于心。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想象也飛起來了。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生1:(讀句子)我喜歡這一句,是因為我覺得這一句讀起來很有氣勢。
生2:我為他補充一點,作者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雖然我們從來沒看見過安塞腰鼓,但是通過這些比喻,我覺得很形象了。
師:正如大家所說,作者用整齊的排比、貼切的比喻、鏗鏘的短句,把打腰鼓的情景寫得活靈活現(xiàn)。來,全班齊讀這一句。
(全班齊讀)
師:你們讀得很有氣勢,但老師總感覺缺點什么。驟雨和雨有什么區(qū)別?
生:驟雨是很大的雨。
師:回憶下大雨的情景,你耳邊仿佛聽見了什么?
生:打雷的聲音。
師:還有呢?
生:雨點落在大地上噼里啪啦的聲音。
師:是呀,一瞬間天昏地暗,茫茫雨幕中什么都看不太清,只聽見噼里啪啦的雨聲,多么急促!來,誰能讀出急促的鼓點?
(教師點學生讀)
師:我們讀書,就要像這樣抓住關(guān)鍵詞,前后對應(yīng)著讀;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象著讀。來,用老師教的方法讀后面幾行。
[評] 抓關(guān)鍵詞,前后照應(yīng)著讀;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象著讀。這是讀書方法的指導。
(學生輕聲自由讀)
師:后面幾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來,讀一讀,說一說。
生:我喜歡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我查了字典,知道流蘇是指的一種穗狀飾物,在這里我想它是指鼓上的大紅色綢子。因為前面說后生們打鼓是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我想象中這大紅綢子也會隨著后生們的動作在空中旋轉(zhuǎn)、舞動。
師:來,讀出流蘇的飛揚。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生:我喜歡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我覺得這個亂字用得太好了。我理解這個亂不是指打鼓的動作不一致,而是表現(xiàn)出一種自由,一種不加修飾,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內(nèi)心的一種活力完全釋放出來了。
[評] 學生妙解亂字,說明學生的'思維已逐漸匯入了文本的思路。
師:白居易曾寫過這樣的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個亂字寫出了春天繁花似錦,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感受。理解得這樣深刻,你一定能讀出這種蹦跳的火熱。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生:我喜歡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我仿佛看見了表演腰鼓的后生們眼神中迸發(fā)出的一種激情,似乎可以讓觀眾燃燒。我想來讀一讀。(學生讀句子)
師:大家啟發(fā)了我,感染了我。老師想把這幾行連起來讀,好嗎?(教師范讀)還有同學想讀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聽你的朗讀,我感到這一個個文字,似乎從紙上站了起來,在和我說著話,唱著歌,跳著舞呢!同學們,想親眼看看嗎?
生:想!
師:(出示圖片,相機配以教師朗讀)還想讀嗎?(學生進行男女生分行穿插讀)
師:讀得這么好,能背嗎?
(學生背誦)
師:把這一段放到文章中去,同學們的感受會更深。第6段,誰來讀?
(教師點學生朗讀第6段)
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它是怎樣讀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這幾個詞的?
生:越來越響,越來越重。
師:我們讀書就要像這樣,把自己置身于當時的情境之中,把詞語和詞語比較著來讀,這樣體會就能更深。
[評] 又是讀書方法的指導。把自己置于當時的情境之中,如身臨其境,方能感同身受。將詞語和詞語進行比較,更能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奧妙。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早就躍躍欲試了。這次采取疊加讀的方式,發(fā)狠了由第一組讀,忘情了由一、二兩組同學讀,沒命了全班一起讀。第7段,由老師引讀,同學們跟讀。明白?來,讓鼓聲給我們起個頭吧!(播放節(jié)奏極強的鼓點,師生共同朗讀 612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還覺得空氣是冰冷的嗎?
生:(搖頭)沒有。
師:你們現(xiàn)在還覺得陽光是恬靜的嗎?
生:(搖頭)沒有。
師:你們現(xiàn)在還感覺世界是困倦的嗎?
生:(搖頭)沒有。
師:你們看,作者從表演情況和觀眾反應(yīng)兩方面去描寫安塞腰鼓,讓讀者如見其形,如聞其聲。最后用一個感嘆句抒情: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靈活運用了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多種手法,值得我們學習。 [評] 感知語言的精彩,感悟語言的含義和語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語言的魅力,都是通過讀來進行的。這里,學生讀出了氣勢,讀出了語感。多種形式的讀,不同語調(diào)的讀,使語文教學的豐富性,盡在瑯瑯書聲之中。
這些東西也許很受老師的歡迎,但是如果學生看起來就會感到很厭煩的。 所以,希望以后老師們都理清一份能讓我們理解的思路點撥,放在一樓。要很詳細的。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課堂實錄與評析】相關(guān)文章:
《安塞腰鼓》語文課課堂實錄05-10
安塞腰鼓的語文課堂實錄04-17
初中語文安塞腰鼓課堂實錄05-07
語文試題安塞腰鼓08-29
語文課文《安塞腰鼓》的同步練習07-07
七年級語文《安塞腰鼓》的知識點07-14
《安塞腰鼓》教學設(shè)計09-20
《安塞腰鼓》教學設(shè)計06-24
課文《安塞腰鼓》的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