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令初中的語文課堂效率化
摘 要:有效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其中,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主要途徑。所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各要素都得到有效發(fā)揮、各要素間得到優(yōu)化組合,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知識。如何做好有效教學工作,加大課堂效率的提升呢?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隨著社會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教師需要提高,需要學習,需要加快專業(yè)化進程。因此,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采取參加職后培訓、院校研修和自主學習等多種途徑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以不斷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的變革。在校本研修中潛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
二、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這需要指出的是在目標確定上要轉變更新固有觀念,重視學生學習的情感培養(yǎng)、態(tài)度轉變和學生價值觀教育,注意調(diào)整教學方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注重加強學生主動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持久熱情。合理篩選教學內(nèi)容,要“用教材教”,對教材作出準確的分類,在此基礎上對教材知識梳理,進行適合自己學生的加工與改造。需要注意的是“教教材”不等于不鉆研教材、不把握教材的編寫目的。把主要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與自己所想傳授的內(nèi)容加以融合。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教師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tǒng)的解讀。通俗點說,就是我們教師在備課之前必須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的“底子”。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對課堂教學有良好的掌控,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使課堂教學變得活躍。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學生有足夠的熱情來學習,就一直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姿態(tài)。、如今,中國社會的教育制度是素質(zhì)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學習語文的重要關鍵。只有使學生對初中語文產(chǎn)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能夠駕馭語文知識,成為語文的主人。綜上,教師就必須不斷改善教學策略,提高初中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根據(jù)初中生對網(wǎng)絡信息的不斷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看小說的特點,引導學生閱覽世界名著,讓學生在閱覽名著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xiàn)在多媒體技術來增加教學趣味性;以《蘇州園林》為例,這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的學習相對枯燥,學生大多不感興趣,況且對于一個偏遠小縣城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去過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美景也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了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有一句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蘇州之美;還有一句諺語“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足見蘇州園林之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蘇州園林,領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蘇州園林風光圖片,學生群情激奮,邊看邊發(fā)出一陣陣驚呼:“真美。 庇谑俏乙騽堇麑,讓他們以“蘇州園林真美,美在D”來說感受,學生情緒激動,踴躍發(fā)言,為下面的授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優(yōu)化教學過程,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1.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它表現(xiàn)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教育是一項不斷開發(fā)的活動,教師必須要迎合時代的發(fā)展,摒棄不好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要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2.優(yōu)化教學過程――有效提問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就是通過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能啟發(fā)學生自省,從而引起學生的活動。而現(xiàn)實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多半是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所以,教師必須優(yōu)化教學過程,做好提問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效提問的問題要深度適宜。如魯迅的《風箏》是一篇發(fā)人深省的散文,文中寫到的溫馨的手足情,玩具對兒童的重要啟蒙作用等內(nèi)容,學生都不難理解,而文中蘊含的對整個中華民族精神的麻木狀況的思考,卻是學生難以把握和理解的。處理教材時,教師先從淺處提出問:“我們看見風箏時都會感到高興、快樂,但作者從小就不喜歡風箏,在他成人后看見風箏,內(nèi)心涌起的情感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學生讀書,略做思考,便得出結論:“我們是高興、快樂,他卻是驚異、悲哀!崩蠋熃又鴨枺骸八麨槭裁大@異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師一邊引導學生讀書,一邊梳理魯迅“悲哀”的原因,教師由淺入深,一步步追問,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在故鄉(xiāng)放風箏的時節(jié),我干著虐殺兄弟精神的事,在那個封建教育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殺’者到處都有。被‘虐殺’的絕不僅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眾多語文教育者關心的問題。它兼顧知識傳授、情感交流、智慧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是全面關照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樂園。所以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有效課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提升。
【如何令初中的語文課堂效率化】相關文章:
如何才能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07-05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論文07-06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04-19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01-20
語文課堂活力與課堂效率的探析05-06
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公式05-21
如何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范文參考07-05
如何提升溝通效率05-29
如何提高溝通效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