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散步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薄⒅R和能力:整體感悟課文,提高審美情趣。
。病⑦^程與方法:訓練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场⑶楦、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時安排】
。闭n時。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老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幅圖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同學們,這幅圖片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幸福、溫馨、美滿的家庭,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其實,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一直沐浴著親情的陽光,你能談一下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嗎?
對,同學們,親情不僅在生死離別中體現(xiàn)出來,更多的體現(xiàn)在生活小事中,像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看電視、聊天、散步都能體現(xiàn)濃濃的親情。莫懷戚的散文《散步》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整體感悟
1、看圖片,聽朗讀錄音,體會課文的語感和情感。
。、檢查預習作業(yè):(顯示題目
。、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⑴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
、粕⒉竭^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教師小結:文中描繪的是一家四口人外出散步的事,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分歧。
三、精讀賞析
同學們,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分歧,那分歧是怎樣解決的?請大家齊讀課文6~8段,提出難理解的問題:(學生分為學習小組討論)
。薄⒎制缡侨绾谓鉀Q的?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發(fā)言略
教師小結: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而母親又依從孫子走小路。“我”在家庭中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選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的濃濃親情。所以“我”感到責任的重大。
同學們,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順從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么想呢?(學生發(fā)言略)
。ㄟ^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學生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文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說明“我”是一個孝順的兒子。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
。ㄔO置情境教育,放映幻燈片
同學們,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里,你該怎么辦?
教師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說明大家都是孝順的孩子,希望各位同學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的非常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學生發(fā)言略)
四、重點研讀
。ㄟ^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請同學們齊讀第8段,提出不理解的句子。
學生質疑: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挖掘課文主旨。
教師小結:文中的“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作者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惜,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往下傳。
五、總結反思
同學們,學了這篇文章,你從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請結合生活實際發(fā)表你的看法。
。ㄌ崾荆嚎梢哉勀阍谧鹄蠍塾追矫孀龅暮玫姆矫妫部梢哉勀阕龅牟缓玫姆矫,以及今后該怎么做。
教師小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映造幸福、美滿、溫馨的家庭!同時,也讓我們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最后,讓我們高唱《;丶铱纯础,來歌唱和贊頌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
散步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朗讀,較準確地評價作品人物,體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學習,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特別能品味美文的語言。
4、寫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濃濃的親情。
學習方式:
朗讀、品味、討論、質疑。
學習步驟:
一、導入: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今天,讓我們步入一個家庭,去感受這個四口之家濃濃的親情。
二、朗讀課文
三、課文講述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來敘述的,誰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給同學們講述這個故事?
四、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nèi)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說說我有一個什么樣的奶奶、爸爸、媽媽。爸爸孝順、有責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愛孫子媽媽溫順明理,也孝順我乖巧、懂事
五、請談談這個家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印象?和睦,溫馨;ハ囿w諒、關愛家人。這是個互敬互愛,充滿著骨肉之情的家庭。這個家庭是非常團結幸福的,他們都能顧全大局,為他人著想。
六、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把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進行討論(提示:從關鍵句、關鍵詞入手,注意語言的品味)(學生讀書,圈點、勾畫,討論。每個小組可由一人記錄通過討論所形成的問題)。
七、學生把有關問題提交上來,老師歸納組合,討論發(fā)言,共同探究。
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九、遷移拓展,抒寫親情,發(fā)短信給至親。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親情為主題,發(fā)一條短信,寫一段50字以內(nèi)的溫馨短語,把它發(fā)給你的親人……
十一、結課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十二、布置作業(yè)
1、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讀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學設計3
【教材及學情分析】
《課程標準》這樣闡述語文教育的作用:語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為主,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散步》是七上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此單元所選取的內(nèi)容主要是有關親情的文章。結合課程標準來看,單元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濃濃親情,培養(yǎng)學生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渡⒉健芬晃亩绦【,適合學生朗讀,本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幾處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從“散步”這件小事中學習作者孝順父母的美好品德,從而理解全文。
【教學目標】
。薄⒄w感知課文內(nèi)容,通過想象更好地把握主題。
。病W生自主、合作、探究及拓展閱讀的學習方式
。、培養(yǎng)學生孝順父母、珍惜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品味揣摩關鍵語句。
【教學難點】
對于部分中下游的學生來說,理解幾處關鍵句子稍有難度。教師應通過問題引導。
【學法設計】
學生參看《目標》上的《學習內(nèi)容指要》和《學習方法點撥》,做學習筆記(概括文章內(nèi)容、查閱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在預習時圈點關鍵語句。
【預習作業(yè)】
1、 預習課文,概括文章內(nèi)容、查閱疑難字句、賞析摘抄精彩句子
2、 收集古今中外關于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學們認為自己能做到孝順父母的,請舉手!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自己的愿望和父母的不同時,能夠順從父母的再舉手!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做孝子容易,做順子難。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寬容和忍讓也是孝的重要內(nèi)容。
二、學生預設學習目標
根據(jù)導語,學生可以合作預設本課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目標》上的提示提煉歸納,并作適當補充,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預設學習目標,可以使其更好地明確學習目的,由教師設置變成學生主動參與,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思想。
三、整體感知
學生自己朗讀全文并概括文章內(nèi)容,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結果。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教師提示學生可從記敘文的六要素方面進行概括。
精讀課文6、7兩段
。、教師出示問題組,學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面對“分歧”時:
⑴母親、妻子、兒子分別是怎樣的選擇?為什么?
、莆易罱K的決定是什么?為什么?
⑶事情最終的'結果又是怎樣的?為什么?
⑷“分歧”解決了,一家人的關系是怎樣的?
、稍谡麄事件中,誰是關鍵的人物?“我”的身上具有怎樣的優(yōu)秀品德?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由于一家人互相諒解、忍讓,“分歧”得到了解決,一家人和和美美繼續(xù)散步。在整個事件中,“我”是主要的,“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選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拔摇弊鳛橹心耆耍熑沃卮,“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由于我的孝順,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細致揣摩在面對“分歧”時,不同人物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從而認識到在出現(xiàn)家庭矛盾時,在不違背是非原則的條件下,應該先顧及老人的感受,特別是孩子,也要學會寬容和忍讓,要孝順老人。
2、教師啟發(fā):
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還能體現(xiàn)“我”的孝順?
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細致揣摩語句,例如,我讓母親出來散步、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背著母親等等。
四、想象訓練
想象“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是怎樣一種情景?
教師引導:可從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以及景物描寫等角度想象情景。特別是想象我怎樣扶著體弱的母親,說著怎樣的話等。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使學生從這個細節(jié)中認識到在生活中“我”一直是非常孝順母親的,把母親放在第一位。
五、研讀探究
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找出來,品味語言,體會它們的作用。
學生合作賞析:兩處景物描寫都寫出了春的氣息,生命的活力。
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話“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就是整個世界!
四人小組討論:部分中下游的學生對于“整個世界”的理解可能有難度,教師可設置問題提示:我和妻子為什么“慢慢地,慢慢地?”
。薄⑴滤ち四赣H和兒子,小心謹慎!
2、感到了一種沉重,一種責任的沉重,中年人對家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大責任。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的生命有三種形態(tài):老年,中年,孩子。母親、我和妻子、兒子構成了整個世界。因為有了對生命的珍愛,所以有了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續(xù),才有了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教師小結:中年人在家庭中有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對社會而言,則有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所以中年人應有強烈的使命感。作為子女,應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為父母解憂,孝順長輩。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將這兩個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能更好地強調(diào)對生命的珍愛,生命的使命感,也使學生認識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六、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家庭矛盾,是怎樣解決的?
古今中外有關孝順的名言很多,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準備的材料。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交流,增強學生的體驗,認識到在自己的家庭中也有類似“分歧”的矛盾,要學會處理,并積累精彩含義深刻的句子。
七、拓展閱讀
學生閱讀文章《有一天我們也會老》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強化學生尊老敬老的意識。
教師小結:在人的一生中,生命的兩頭(孩提和老年)時都需要人照顧,只有中間(中青年)是照顧別人。盡孝是我們每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記住培根的話吧:哺育子女是動物都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偉大壯舉!
小結的目的:強調(diào)本文的主旨,深化學生敬老盡孝的意識。
八、作業(yè)
。薄㈤喿x《三代》,與課文比較有什么不同?
2、教師推薦詩歌《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散步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病⑦^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薄⒄w感悟課文內(nèi)容。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
。、檢查生字詞。
。病⒔處熆膳錁贩蹲x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耪n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圃谏⒉竭^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三、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
。、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拔摇睘槭裁锤械截熑沃卮?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币龑W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ㄟ^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ㄟ^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四、重點研讀
。ㄟ^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ㄟ@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ㄟ@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fā)。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五、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澳赣H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六、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學生齊唱。
七、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nèi)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散步教學設計5
教學設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注重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交流,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讓這份濃濃芬芳的親情被學生所感悟、共鳴、升華、傳遞。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中表現(xiàn)的親情美。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jié)中表現(xiàn)的濃濃親情美。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親情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xiàn)親情圖片和歌詞。(課間播放)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fā)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圖,引發(fā)學生的想象,揭示課題。
導語:親情是無處不在的,每一個家庭都充滿了親情。家是讓我們遮蔽一生風雨的港灣。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跟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那濃濃的親情。
二、走進散步、感悟親情
1、聽讀全文,要用心來聽,并留意自己聽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說一說:
——(人物)在——(時間)——(地點)
——(事情),——(結果),我感受到了——
。ǹ陕犱浺艋蚪處熍錁贩蹲x,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一起走入文本,去體味那濃濃的親情)
。、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勾畫出文中最能表現(xiàn)濃濃親情的細節(jié)、詞語、句子,并說說你的心理感受.
。场⑼澜涣鞲形。讀文中讓你最感動的細節(jié)、詞語、句子,并說說這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濃濃親情。
三、交流感悟、共賞親情
導語:讓我們來共同分享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學生基本能說出以下句子,再結合學生的所說,適當加以點撥引導分析,并注意抓住重點)
。1)、“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確:一個“背”字體現(xiàn)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溫馨的親情。
。2)、“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
明確:“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是一個民主的家庭。
。3)、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么不愿意出來?而“我”為什么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么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里,老人會怎樣想?母親最后出來了,當時,兒子會怎么勸?(可進行角色表演,勸的過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寫的教學,并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钡悄赣H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母親和兒子發(fā)生什么的分歧?“我”經(jīng)過思考,作出了怎樣的決定?
明確: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xiàn)了我們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景,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引導:這句話可以看出他的兒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兒子這句話極富童趣。他很天真可愛。他的新發(fā)現(xiàn)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重點研讀)
引導: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暢所欲言:A、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B、擔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D、表現(xiàn)“我”對母親的孝心和妻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xiàn)濃濃親情……
老師小結:年老的母親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每個家庭都是如此,這表現(xiàn)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是由每個這樣的家庭所組成。因而,中年人肩負的也是一種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并適當?shù)耐诰蚱鋬?nèi)在的意蘊。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7)、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和美的親情圖。
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令人感動的親情。
四、悉心捕捉、訴說親情
導語: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處,每個人身邊都有一份濃濃的親情,這份親情是無聲無息的,也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請同學們談談平時父母是怎樣關心和愛護你的,你又為他們做過什么?
學生準備1分鐘。全班交流。
。ūM可能啟發(fā)學生把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盡可能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關心父母。)
老師也有故事要講:從反面舉例,引導學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濃落筆、抒寫親情
導語:對親情,我們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jié)。情濃之時化為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配樂:薩克斯《回家》)
1、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贊美親情
2、以親情為話題編一則50字左右的短信來歌頌親情
3、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
4、根據(jù)本文思想內(nèi)容擬一副對聯(lián)呼喚親情(選擇其一,暢所欲言)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六、真誠行動,營建親情
導語: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的無償給予,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真誠的回報。家的溫馨和睦要靠家中每個成員的努力,家的親情營造建設,需要我們每個人盡一份義務。
回家以后,請同學們?yōu)樽约旱母改缸鲆患拢捍反繁场⑾聪茨_、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真實反映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后的語文課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傳承親情
導語:古往今來,親情被善良的人們代代傳唱,讓我們一齊朗讀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來結束本課,并祝愿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散步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朗讀表達中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言。
難點:比較閱讀。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里頓生出許多感慨。
特別是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讓我更加感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幫媽媽洗腳)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
(1)掃除字詞障礙
。2)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3)齊聲朗讀課文
2.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三、再讀探究
1.賞讀一些美句(要求用圈點法圈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tài),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罢驗槿绱恕币痪渫嘎读恕拔摇钡.文化修養(yǎng)。)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2.品讀一組奇字(體會它們的巧妙、精練)
--“分歧”、“決定”(大詞小用,透露作者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挺”、“熬”(流露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3.品讀一個精段(最后一段)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jīng)不起摔跌的,非穩(wěn)當不可。象征著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感悟一種親情
兩個假設:第一,如果把老母親冷落在家里,就帶著妻子、孩子去散步,那會怎樣?第二,母親在走大路,獨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順從了獨生子那會怎樣?
--體味: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這個人怎么樣?
--妻子的性情怎么樣?
--母親的性情怎么樣?
--兒子的性情怎么樣?
從中也可看出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多么幸福。
5.學習一種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見太陽,有情節(jié),強調(diào)可讀性;
。2)這篇文章以《散步》為題好不好?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小組為單位討論;標題擬好后,小組互相交流、評判,不求統(tǒng)一,鼓勵創(chuàng)新)
四、比較閱讀
比較閱讀《散步》與課后“研討與練習”所附《三代》,你認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參考:兩篇文章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jié)差別較大。《散步》是孝順第一,《三代》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
五、課堂小結
課后習題
1.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在語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2)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
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中的“熬”換成“度過”行不行?為什么?
答案與提示:1.(1)各得其所:幾個人的想法都得到適當?shù)臐M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陽光下明亮閃爍。 2.不行。因為“熬”在文中是“忍受”、“艱苦支持”的意思。強調(diào)母親過冬不容易,而“度過”僅指“時間上的過去”,不能體現(xiàn)“忍受”.
散步教學設計7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內(nèi)容。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體會并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欣賞本文的音韻美、景色美、親情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少個日落,多少個清晨,我們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園的小路,散步在鄉(xiāng)間的田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莫懷戚的《散步》
二、“三讀”課文
通過“三讀”課文,逐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美和語言美。
1、“一讀”課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理解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是敘事散文,請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nèi)容。)
教師提示:(出示幻燈片)(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并出示幻燈片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fā)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拔摇闭J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走小路。這又體現(xiàn)了我國另一種傳統(tǒng)美德,是——愛幼。)
。ㄗ鹄吓c愛幼最好由學生總結出。)
2、二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體會親情美。
(1)學生討論并回答在整個散步過程中,誰做得最好?并簡單說說理由。
老師總結:其實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動人的場景(明確:最后一段)
。2)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3)提問:營造一個如此和諧的家庭,奧妙在哪?
。ㄒ龑W生扣住“尊老愛幼”“責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學生一起朗讀
、倮先撕蛢和瘜儆谏鐣械娜鮿萑后w,他(她)們的生活狀態(tài),最能真實地反映一個社會國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yǎng)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老師總結:培根的話讓我們想到了中國已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孝。教師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f說“孝”的寫法。
3、三讀課文,品味語言美
我們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喜歡這家人,也喜歡這篇散文清新雋永的語言,請同學們根據(jù)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歡的語句,朗讀出來,并做適當?shù)狞c評。
(1)含蓄美:(找出你認為含義豐富的句子)
。2)對稱美:(找出前后對稱,形式整齊勻稱的語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寫景物的'語句進行賞析)
老師做一個示范,我選擇一句具有“對稱美”特點的句子
進行賞析
"他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賞析: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xiàn)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義: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明確:
“世界”在這里大詞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責任重大,既要贍養(yǎng)老一代,又要撫養(yǎng)下一代,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國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寫的作用:為情節(jié)展開作鋪墊
三、教師小結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數(shù)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畢淑敏《孝心無價》)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感而發(fā),根據(jù)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擬了一副對聯(lián):
上聯(lián):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讓互敬
下聯(lián):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親相愛
橫批:和諧一家
把這副對聯(lián)送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祝大家家庭美滿,闔家幸福!最后就讓我們在這首《相親相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板書設計:
我勸母親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線的分歧走小路(母親)
分歧的解決我決定委屈兒子
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我背起母親,妻子背起兒子
散步教學設計8
1、引領學生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
2、通過語言品析,把握文章指向。
3、對學生進行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
教學重點:
1、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2、教育學生孝敬老人。
教學難點:
品析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方法:
點撥法、品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語
由簡潔明快,迅速拉近師生距離的導語導入。
二、 檢查預習夯基礎
學生一條龍認字寫詞,解釋詞語,教師針對具體情況糾錯并幫助學生強化理解記憶。
1、 注意字音字形。
nèn( )芽 霎( )時 拆散( )
水波línlín ( )( ) 分qí( ) 咕( )咕
2、 理解詞語含義。
分歧 拆散 各得其所 委屈
明確: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誘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三、 初讀課文理思路
征求學生意愿,師生合作讀課文。他生聽讀課文,關注六要素,自由回答下面的問題:
1、 用一句話簡單概括一下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初讀課文,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四、 個性品讀悟真情
師語:對大家的感受老師先不與評價,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們就深入品析文本,看看誰的領悟距離作者的本意最近?
著眼于紅色字體部分,師生共品下列語句:
1、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
、 你從這個“本”字中讀出了幾層意思?
、 母親身體虛弱,走不動。但是我卻說,正因為如此才更“應該多走走啊”,“我”是怎么想的?
、勰憧吹搅艘粋怎樣的母親,一個怎樣的兒子。
品讀貼士一:讀文時一定要關注那些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不能忽視其背后的“多層含義”。
2、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作者為什么寫春天,他僅僅是在寫春天嗎?
總結:第一句,表面寫春天實則寫母親,寫母親受苦太多,太多。
第二句,表面寫那些老人堅持苦撐沒能阻止生命的結束,實寫母親,寫母親挺得艱難,寫生命延續(xù)地來之不易。
第三句,“總算”是漫長等待以后的姍姍來遲,讓“我”緊張的心稍稍落地,終于可以松了一口氣;“熬”是苦苦支撐后的曙光乍現(xiàn),有母親終于脫離病魔的開心,但更主要的是對母親飽受病痛的疼惜。
品讀貼士二:除了關注關鍵詞語外,還要善于聯(lián)想,關注重點詞語背后的言外之意。
3、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看著這樣的初春的景色,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感受到什么?
預設:初春的景色充滿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內(nèi)心充滿希望,十分愉悅。
質疑:“大塊小塊”,“有的濃,有的淡”;既然是寫旺盛的生命力,為什么寫隨意而非肆意,為什么冬水而非春水,為什么寫聯(lián)想到“生命”而非“生命的活力”?
總結:乍暖還寒,雖春猶冬;
挺過熬過,雖喜仍憂。
品讀貼士三:關注細節(jié),巧用“對比法”“替換法”辨析、揣摩文字背后的豐富含義。
4、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
設問:
、偌热幌搿皟扇保瑸槭裁从植辉敢狻胺殖蓛陕,各得其所”?
、谇拔恼f母親很聽我的話,“就如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一向聽話的母親為什么改走小路?
探究原因:“我”以母親意愿為第一著眼點,不愿意分散家人,讓母親不快;母親有涵養(yǎng),體諒兒子,疼愛孫子,不愿兒子、孫子不開心。有分歧、無爭執(zhí)、更無矛盾。
品讀貼士四:關注文意中的矛盾點,進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靠近作者的本意。
、蹫槭裁茨苄纬蛇@樣的效果?
皆因以敬老為前提來解決問題,才形成了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和諧效果!
5、就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啟發(fā)學生關注矛盾點,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①為什么母親和兒子“不算重、也輕”但我和妻子卻感覺背起了“整個世界”?是否矛盾?
、诩热贿@么輕,為什么“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這里強調(diào)的是怎樣一種態(tài)度?
③讓我們這么認真小心謹慎的'背負的重分量的東西,是什么?難道僅僅是指實體的母親和兒子嗎?
明確整個世界的含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花一天國,一家一世界。在家的世界里,一個都不能少。
五、 合作探究明主旨
學生品析過程自由談對文章主旨的認識,教師總結莫懷戚先生寫作的本意,并聯(lián)系莫懷戚創(chuàng)作初衷加以驗證。
同時,師總結:文章寫的是過去,但是指向卻是當下。進而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號召全體同學接過“孝”的接力棒,將這份民族文化遺產(chǎn)傳承下去。
七、讀寫結合巧應用
設問:散步這篇文章如果沒有“大路小路的分歧”這個情節(jié),效果怎樣?(平淡乏味,主題不突出。)
教師指出我們寫作親情作文不吸引人的原因,對學生提出寫作要求,并布置作業(yè)。
八、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一節(jié)課的相處,你們的善良、聰慧和可愛都在老師的心中扎根,也希望老師的微笑、身影、指引能在你心中留痕。
散步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讀課文后,學生能基本說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輔目標)。
2、學生默讀討論后,找出一兩處精美的詞句,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標)。
3、背誦最后幾句(機動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確定目標(5分)
1、摸學情。同學們自學了嗎?都學到些什么?這節(jié)課打算探究點什么內(nèi)容?
2、定目標。(出示目標略)同學們說合適不合適?有什么改動?
●預設說明:
1、調(diào)查學生自學的情況,以確定目標。指名一兩個學生談收獲,并征詢他們對本節(jié)課的打算,這就為調(diào)整目標打下了基礎。
2、調(diào)查后以簡明的語言展示目標,并征得學生的同意。
3、學生是陌生的,通過這種談話接近學生,以拉近距離。
第二板塊:換標題、說內(nèi)容(15分)
1、讀課文。請同學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文章內(nèi)容。
2、換標題。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說明:
1、第1題,可以概括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寫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發(fā)生分歧與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題,預設所換標題為:分歧、責任、整個世界、走得很仔細、我蹲下身來,背起母親、走大路、走小路等。
2、換標題目的之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即落實目標“1”,不強加給學生什么,但教師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
第三板塊:探究與欣賞
1、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語言。家庭倫理的內(nèi)涵在字里行間流淌,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深刻、優(yōu)美、耐人尋味,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并作簡要賞析。
●預設說明:
1、學生可能涉及到的內(nèi)容預設如下:
(1)詞語。如“熬(母親痛苦、我心痛與慶幸)”“鋪(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為先)”“慢慢地(鄭重小心情態(tài))”等。
。2)句子,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這個細節(jié)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倫理原則?孝字化解,孝優(yōu)先原則!白鹄稀备少F。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中年人肩負著養(yǎng)老撫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到更廣泛的境界。
2、這是本節(jié)課的主目標,要引導學生充分討論,但不強迫學生都答出來。
第四板塊:讀背欣賞,歸納所得
1、讀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體讀最后一段,反復朗讀背誦最后一句。
2、檢測回顧。提示學生,按照學習目標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
●預設說明:“1”一項機動內(nèi)容,根據(jù)進度取舍。“2”這篇課言寫了我們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產(chǎn)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故事!拔摇蔽鼉鹤佣葷M足母親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當頭”的倫理思想。我背著老,妻背著幼,像是整個世界,這是在“做人先盡孝”理念基礎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責任重大,小而言之關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會穩(wěn)定的砥柱。在寫法上,尺水興波,一波三折,語言對稱淡雅,余味裊裊。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順 愛幼更尊老對稱
整個世界(家庭-社會) 養(yǎng)老撫幼承前啟后象征
板書設計說明:
展示給學生的學習目標是:
1、簡明概括文章內(nèi)容。
2、找出一兩處精美詞句并說說你的理解。
3、背誦最后一句。
散步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
2能恰當運用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nèi)容的方法。
3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中親情。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在朗讀中品味文章內(nèi)容的方法,深入體會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學會揣摩,品味語言特點。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將朗讀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朗讀中感受文章語言的美,進而學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并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愛家(小家),愛國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初步感知,掃清障礙,積累詞語。
整體感知,理解內(nèi)容,初探主題。
分析研討,重點賞析,激活思維。
對比閱讀,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jié)也往往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進入《散步》一文,你將會對“幸福”有更加真切的體會,會對“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這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散文,讓我們用心去感悟它。
1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這篇課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詞語?說出來與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讀課文
配樂朗讀,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體感知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請大家各抒己見。
明確;親情。關愛老人,尊老愛幼等等
文中描繪了一個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讀句子,體會一家人的和睦與關愛。)
2課文描寫了發(fā)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感人故事。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中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你覺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嗎?
學生評論: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兒子,可愛聰明的小孫子,還有賢惠懂事的兒媳婦,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們身邊也有許多的老人,你覺得他們幸福嗎?
——幸福。他們子女事業(yè)有成,孝敬老人......——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無人照顧,甚至有的被當成累贅;或者有的雖然兒女在身邊,但卻不能體諒老人內(nèi)心的孤獨......
你的爺爺奶奶幸福嗎?學了這篇課文后,你以準備為他們作些什么?
(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四分析研討,重點賞析。
1,課文結尾說:“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如何理解這句話?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作為中年人“我們”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兒子(既要尊老又要愛幼)。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語言也很優(yōu)美,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找出你喜歡的句子來,小組交流,說說它美在何處?
例:兒子說:“前面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對稱美)
小結:這篇文章有三處美,語言美
景色美
情景美
五遷移。
1讀課后《三代》一文,比較一下,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散步》:孝順第一
《三代》: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少。
2“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被人忽略了,你覺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愛幼”?
———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p>
3,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將它發(fā)揚下去,愛小家,更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圓。聽歌曲《我愛我家》。
六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對“親情”對“生命”有了更多的認識,聯(lián)系社會與生活我們也懂得了許多。請大家談一談學習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從課文的寫法,主題等各方面去說)
在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同學們,你準備對他們說些什么?
散步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能夠通過細節(jié)描寫,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它是一個避風的港灣,一個幸福的搖籃。它給了我們無盡的關愛和溫情,也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充滿親情和關愛的空間。而和親人一起散步,更是一個幸福的時刻。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懷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濃濃的親情。(板書課題:散步)
課堂實錄
一、整體感知、把握情節(jié)
【設計意圖:柔和的的音樂、深情的導入旨在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進入到散步的意境中來,為文本的情感解讀作鋪墊。】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ǹ吹酱蠹疑钋榈睦首x,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明確:
(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二、簡介作者,檢查字詞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yǎng)成搜集資料的習慣,學會自主學習,有利于節(jié)約課堂時間。】
1.介紹作者
簡介作者莫懷戚
2.字詞識記(投影出示)
嫩芽(nèn) 霎(shà)時 拆(chāi)散 熬(áo)過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委 屈 各得其所
三、研讀入境,把握主旨
【設計意圖:先“速讀”把握文章主干的基礎上,借助“心讀”讓學生深入到文本,理解、品味,而不流于“小和尚念經(jīng)”的外在形式!
1.兩分鐘速讀課文,快速搶答:散步的季節(jié)?散步的地點?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結果如何?
學生讀后搶答
2.據(jù)搶答內(nèi)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靜靜地傾聽文章的配樂朗誦,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文章所寫的情境畫面,讓我們跟著莫懷戚一家作一次愉悅的心靈旅行。
4.文章一定撥動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說說是什么如此打動你的心呢?
學生回答集錦:
這是一個多么溫馨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啊!
一家人相親相愛、理解謙讓,他們在陽光下、田野間的散步是一幅最動人的畫面。
這才是天下最浪漫的事!
文章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尊老愛幼的贊歌!
四、再讀課文,點評人物
【設計意圖: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那么,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賞的人是誰呢?請用“我最欣賞 ,因為,從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個 的人!钡木涫交卮。
學生各抒己見,各贊所愛:
“我”——孝順、體貼、溫和、穩(wěn)重(板書:“我”---孝順溫和)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睘槟赣H的身體著想,不把母親當累贅,硬要母親出來,在初春的好天氣里運動運動,對老年人有好處。
B:“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說:‘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見,知道母親伴同“我”的日子不會很長,所以很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C:“這樣,我們在陽光下……背起了兒子!薄拔衣兀(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中的“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這幾個詞語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寫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對母親的體貼關心,惟恐母親有閃失。
母親——溫和慈愛(板書:母親——溫和慈愛)
A:“母親本不愿出來的……”母親很害怕自己給兒子、孫子、媳婦造成麻煩,怕成為他們的拖累,所以寧愿一個人在家。“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我很聽她的話一樣”寫出母親對我的信任。
B:“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動詞“摸摸”足以看出母親對小孫子的疼愛,為了孫子,母親放棄了走大路的想法!斑是走小路吧”說明母親理解孫子的心思,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小孫子的心愿,彰顯了人類生命的真諦——對幼小生命的保護,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兒子——聰明伶俐、善于觀察(板書:兒子----聰明伶俐)
A:“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妻子——溫柔賢惠(板書: 妻子——溫柔賢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小結:幸福的家庭,離不開每個人的付出。無論寫誰,字里行間表達的都是真摯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孫情、婆媳情……。 歸納為一個詞就是“相親相愛”或“互敬互愛”(板書:相親相愛)。
課后小結
我們感知了文章內(nèi)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明白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板書: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課后習題
1.積累字詞。
2.完成課后練習二。
板書
散步
“我”---孝順溫和
母親——溫和慈愛
兒子----聰明伶俐
妻子——溫柔賢惠、尊老愛幼
散步教學設計12
一、導入
散步時一種非常常見的生活經(jīng)歷。對于我們來說,或許散步只是一種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懷戚的筆下,散步則成了一個凝聚親情的紐帶。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莫懷戚一起散步,共同體會這濃濃的親情。(教師板書題目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完成我們的預習導學案。
三、師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師:剛才大家已經(jīng)讀過了課文,大家覺得作者的家庭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從家庭成員的關系角度出發(fā))
2、讓我們把自己融入這個和諧的家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額朗讀課文,想象這一家人散步的過程,然后搶答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搶答題)
、偕⒉降臅r間?(初春)
②散步的地點?(田野)
③課文中共寫了幾個人?主要人物是誰?(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我)
、茉谏⒉降倪^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結果如何?(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óa(chǎn)生了分歧,作者解決了分歧)
3、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上面的`內(nèi)容。
。ㄒ患胰嗽谠吧仙⒉,在散步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分歧,分歧在親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關愛中解除了。)
4、你喜歡文中的哪些句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ㄟ@句話從小孩的嘴里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2)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ń處熆刹皇r機地問:為什么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并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么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lián)系?”等問題。并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fā)表獨特見解。)
散步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的主旨。
。、通過指導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對比閱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感情、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相互體諒、相互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教學難點】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lián)系語境,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法、品讀法。
【教學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前自主探究課文,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準備上課用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老師先來個簡單的調(diào)查:近段時間,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很長時間沒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學請舉手。然后,分別請兩類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發(fā)言)
老師: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給我們一種溫馨幸福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莫懷戚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散步》。
。ù谁h(huán)節(jié)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鋪墊)。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說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讀。
抽兩、三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出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及語速等。
老師: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diào):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松還是沉重?
學生回答后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語調(diào)平穩(wěn),不應過高或過低,語速為中速為主,語氣溫和、親切中含有莊重。第4自然段應快些,第6、8自然段應慢些。
學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再次放聲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請同學們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nèi)容
老師:(投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準備回答以下問題:
1、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介紹課文中的人物。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組進行交流,再在班上發(fā)表,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如1題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親,妻子,兒子;②祖孫三代;③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教師在學生表述的基礎上順勢引導,并形成板書。
四、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題目好嗎?請你換個角度為本文擬個標題,并說明理由
學生先進行四人小組討論,再班上交流。
明確:文章選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內(nèi)涵豐富的一個鏡頭──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間真情,表現(xiàn)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以小見大,很有藝術性。
當然,也可以說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創(chuàng)意。如有的學生以“責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為標題,教師應加以肯定。
五、學生自由品讀課文
學生自由選擇以下問題中的一兩個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再班上發(fā)言。
問題:(投影)
1、文章哪些描寫最讓你感動?請舉例談談。
。病⒛阕钕矚g文中的哪句話?為什么?
。、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六、重點研讀
。ㄟ^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親和兒子走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體會這一段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的主旨。對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起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時候的責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顧兩頭。兩頭都能顧及當然很好,有時無法兼顧,應該先顧哪一頭呢?“我”決定委屈兒子,顧母親那頭,這一問題的解決說明我們要尊老愛幼,但當尊老與愛幼不能兼顧時,應選擇尊老,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準則,因為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的美德。
。ń處熞騽堇麑В┰O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對他們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ㄍㄟ^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讓學生領會了文章的主旨,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愛,領悟到先尊老的家庭倫理道德,培養(yǎng)了學生的責任、使命及珍愛生命的意識,同時也讓學生品嘗到了合作學習所到來的快樂。)
七、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投影)
1、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與課文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理由。
。▽W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
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范文呢?
。ㄟ^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較二文,體會散步的精彩之處。
提示:可以從內(nèi)容,人物形象,語言,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比較。
(允許答案多種多樣,舉例說明)
內(nèi)容:
《散步》比《三代》內(nèi)容豐富:《散步》有景物描寫,《三代》沒有。
《散步》比《三代》內(nèi)容有深度:《散步》不僅抒發(fā)了作者對家庭的一種責任感,而且表達了對生活乃至整個世界的責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則沒達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語言:《散步》中用了很多兩兩對稱的整句,互相映襯,讀來有味有情趣,有節(jié)奏感,而《三代》則沒有。
《散步》的語言風格多樣:清新、活潑、精美、深沉。而《三代》語言風格單一。
寫法:《散步》以小見大,通過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愛幼的社會重大主題,《三代》寫法一般。
教師小結:通過對比閱讀,同學們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多種寫作手法,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內(nèi)化理解
仔細回憶,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樣體現(xiàn)濃濃親情的感人細節(jié),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請你挑出最讓你感動的細節(jié),說給大家聽。(學生先在草稿紙上寫一寫,做好準備,再發(fā)言。)
學生發(fā)言,教師適時加以點評。
九、布置作業(yè)
1、把上述的發(fā)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病⒉贾靡粋特殊的家庭作業(yè),晚上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讓我們在生活實踐中感悟親情。
散步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積累“分歧”“霎時”“水波粼粼”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3、領會文章主旨,繼承和發(fā)揚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4、品味精巧別致、自然樸實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感悟親情美。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學習難點:
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深情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回家》薩克斯
(邊投影出示邊深情地導入)家,多么溫馨的字眼。家是避風的港灣,為我們遮風擋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們之間那濃濃的親情。
二、梳理情節(jié),感知文意:
(1)第一、散步的時間?——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點?——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
第四、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分歧
第五、最后一家人又在一起:——散步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
我們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三、研讀賞析,把握主旨:
1、你能具體地說說散步的時候發(fā)生了怎樣的分歧嗎?最后如何解決?
2、在散步的過程中你認為誰做的最好?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什么?
四、揣摩含義,品味語言:
請找出你認為最妙的一個詞、最美的一句話,或者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讀一讀,品一品,說說它好在哪里?
重點品味:
朗讀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五、拓展延伸,抒寫親情:
以“親情”為話題,仿照示例寫話。
示例1: 親情是受傷時,父母那溫暖的懷抱。
親情__________________, 。
親情_________________ , 。
示例2: 那回蕩著歡聲與笑語的餐桌上充滿著親情。
____ ________ ____親情。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親情。
六、課堂小結:
親愛的同學們:
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七、課后作業(yè):
1、真誠行動:
回家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 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寫心情:
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nèi)的溫馨語句,寫在賀卡上送給你的親人。
散步教學設計15
第一單元解讀
第一單元閱讀部分有8篇課文,以不同的生活為背景,抒發(fā)了同樣感人至深的親情。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有: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表達的豐富多樣的親情。解決問題的途徑有:結合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抓住重點難點問題,深化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體味親情。
寫作的要求是“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寫作導引”講解了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作生活的方法。“寫作實踐”要求觀察并寫作秋天的景物、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
《散步》的解讀
“閱讀提示”提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題。。
課文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寫了四件小事:“我”勸母親去散步,兒子發(fā)現(xiàn)有趣的散步隊形,母親和“我”的兒子發(fā)生分歧,“我”背母親、“我”的妻子背“我”的兒子,表達了豐富多樣的親情——“孝敬”“慈愛”以及中年人的“家庭責任”。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這是教學的重點。第二題是理解文章關鍵句的含義,這一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主題的深刻性。第三題是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第四題是品味對稱式句子的表達作用。第二、三、四題是教學的難點。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nèi)容簡短,語言質樸親切,但意蘊豐富。初一學生朗讀和初步感知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多大難度。但結合“研討與練習”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正確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基本讀準節(jié)奏,積累“信服”等詞語。(重點)
二、學習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豐富多樣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的熱愛。(重點)
三、結合生活體驗,感悟文章關鍵句的意蘊,理解文章主題的深刻性。(難點)
四、了解景物描寫及作用,積累文中對稱式的句子。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基礎,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相互發(fā)問和探討,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和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的豐富性!把杏懞途毩暋钡牡谌、四題,可采用積累的方法摘抄在筆記本上,讓學生今后逐步理解。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正確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的思想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播放歌曲《家是溫柔的港灣》
家是溫柔港灣/你我停泊的港灣/風雨再大都不怕/只要有個溫暖的家/愛是溫柔港灣/你我渴望擁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只要有個溫暖的家/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溫暖/哪怕只剩一句話/親愛的你好嗎……
家為什么如此令人魂牽夢繞?因為家里有親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重慶著名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溫馨。
2、我們一起來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故鄉(xiāng)為什么令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繞?因為故鄉(xiāng)有家,家里有親人,家里有親情的溫暖。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重慶著名作家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感悟家的溫馨和幸福。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1、分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試讀課文,訂正學生朗讀的字音和節(jié)奏。
。1)易讀錯的字 熬áo過 嫩nèn芽 分歧qí 霎shà時(剎那) 拆chā散 委屈qū 水波粼粼lín(嶙峋、魚鱗)
2、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3、問題: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請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然后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提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參考:“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兒子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趣的景象;“我”的兒子和“我”的母親為走大路和小路發(fā)生了分歧,“我”的母親說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3、問題(1)請用一句話概況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我們一家四口人在田野里散步)
(2)題目有什么特點?(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
(3)文章第一段簡潔的內(nèi)容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此次可講解記敘的要素和文章開頭的特點)
散步的時間——初春,地點——田野,人物——我、母親、妻子、兒子,起因——母親老了,身體不好,經(jīng)過——發(fā)生了分歧,結果——走小路,“我”和妻子背著母親和兒子走過不好走的路。
三、品讀課文,感悟溫暖的親情。
1、根據(jù)“閱讀提示”回答: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2、齊讀課文,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孝敬”“慈愛”?除了這些?你還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哪些情感?(尊重、信賴、中年人的家庭責任感)
3、采用個人讀、分組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質樸的語言品味其豐富細膩的情感。
參考:(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就去拿外套。
。2)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3)我的母親有熬過了一個嚴冬。
。4)“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5)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6)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7)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四、問題探究,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
1、請用最簡潔的語言,給本文重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后,教師把關鍵性的詞語板書在黑板上:分歧、走小路、背、媽媽和兒子;孝敬、尊重、關愛、信賴、疼愛、慈愛、責任。
2、請學生把黑板的詞語分成兩組,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兩組詞語的特點,最后歸納出給文章擬題目的兩個角度:內(nèi)容和角度。同時也教給學生整體感知的方法: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題。
3、自由發(fā)言:在這些題目中,你認為哪些比較好?說說你的理由。
五、課后作業(yè)
1、理解并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借助工具書,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就去拿外套。
。2)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3)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出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出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3、搜集關于“家”的詩詞、歌曲,并把精彩的句子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品讀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nèi)容,強化對課文內(nèi)容和主題的理解。
問:《散步》記敘了怎樣一件事?表達了哪些思想情感?
二、齊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流暢朗讀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然后品味其妙處。
1、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主要是個人讀,對讀得好的要給予掌聲鼓勵。
2、問題探討:你認為,文章最后一段,哪些地方寫的好?
參考:
。1)“在陽光下”烘托了詩一般的意境。
此處可拓展將本文的景物描寫及作用。(本文有兩處景物描寫,描寫的時春天田野里充分生機的景象,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時的溫馨幸福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
。2)“背”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一家人互相關愛的溫馨與幸福。
(3)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抓住關鍵詞語“好像整個世界”,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好像整個世界”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突出“我”和妻子的責任重大,因為作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肩負著孝敬父母和撫養(yǎng)孩子的家庭責任,維系著家庭的和諧和幸福。)
此處可拓展講講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本文以“散步”這一小事,反映了家庭如何才能和諧和幸福這一重大的社會問題。)
3、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一段。
四、摘抄文章對稱式的句子,反復朗讀,品味其好處。
五、拓展延伸,探討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家的關注、對親人的熱愛。
1、周國平說,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種漂流,家是什么呢?家是一只船,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那么,你認為,家是什么呢?
2、模仿下面的形式,續(xù)寫幾句話,表達你對親情的理解。
親情是臍帶,維系著你的生命;親情是牽手,給予你溫暖與依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或欣賞音樂《家是溫柔的港灣》。
2、《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
七、作業(yè)
課外練筆:家是溫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悅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 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請拿起你的筆,描寫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幸福的情景。
【散步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散步教學設計07-08
《散步》教學設計05-27
《散步》精彩教學設計08-31
《散步》教學設計(15篇)06-19
《散步》教學設計(精選21篇)07-22
《散步》優(yōu)秀教學設計模板09-07
散步教學設計15篇08-02
《散步》教學設計(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