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吊腳樓的解說詞
瑤族吊腳樓】
在南嶺深處,處處都可以看到這樣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在藍(lán)天碧水之間,群山掩映之中,一座座別致的木樓依山勢而居,在陡峭的山地營造出一塊平坦的人類生息空間。這就是瑤族民居吊腳樓。
瑤族是一個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旁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與自然和諧而居的吊腳樓,幾迦硕嗑幼≡谏絽^(qū),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們便選擇坡度較為平緩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據(jù)山勢用長短不一的杉木柱頭支撐,架木鋪板,與挖平的屋場地合為一個平坦的整體,再在此整體上建房。山區(qū)氣候潮濕多雨而且炎熱,為了通風(fēng)避潮和防止野獸。
還有其他民族的吊腳樓也很有特色。
<土家建筑—吊腳樓>
吊腳樓建筑是土家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
吊腳樓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正房有長三間、長五間、長七間之分。大、中戶人家多為長五間或長七間,小戶人家一般為長三間,其結(jié)構(gòu)有3柱 2瓜、5柱4瓜、7柱6瓜。 中間的 l 間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賓客和辦理婚喪事用的。堂屋兩邊的左右間 是“人住間”,各以中柱為界分前后兩小間,前小間作火房,有 2 眼或 3 眼灶,灶前安有火鋪,火鋪與灶之間是 3 尺見方的火坑,周圍用 3至5 寸的青石板圍著,火坑中間架“三腳”,作煮飯、炒菜時架鼎罐、鍋子用。火坑上面 1 人高處,是從樓上吊下的木炕架,供烘臘肉和炕豆腐干等食物。后小 間作臥室,臥室為防潮都有地樓板,父母住大里頭 (左邊 ), 兒媳住小里頭 ( 右邊 ) .兄弟分家,兄長住大里頭,小弟住小里頭,父母住堂屋神龕后面的“搶兜房”。
不論大小房屋都有天樓,天樓分板樓、條樓兩類。在臥房上面是板樓,用木板鋪的樓板,放各種物件和裝糧食的柜子,也可安排臥房;在火房上面是條樓,用竹條鋪成有間隙的條樓,專放包谷棒子、瓜類,由火房燃火產(chǎn)生的煙 可通過間隙順利排出。正房前面左右起廂房的`吊腳樓,樓后建豬欄、廁所。建吊腳木樓講究亮腳 ( 即柱子要直要長 ) ,屋頂上講究飛檐走角。吊腳樓往往為三層,樓下安放碓、磨、堆放柴草;中樓堆放糧食、農(nóng)具等,上樓為姑娘樓,是土家姑娘繡花、剪紙、績麻、做鞋、讀書寫字的地方。中樓、上樓外有繞樓的木欄走廊, 用來觀景和涼曬衣物等,在收獲季節(jié),常將玉米棒子穿成長串、或?qū)牡乩锍秮淼狞S豆、花生等捆-綁扎把吊在走廊上涼曬。為了防止盜賊,房屋四周用石頭、泥土砌成圍墻。正房前面是院壩,院壩外面左側(cè)接圍墻有個八字朝門,房屋周圍大都種竹子、果樹和風(fēng)景樹。 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種桃,因與“喪”“逃”諧音,不吉利。
土家吊腳樓窗花雕刻藝術(shù)是衡量建筑工藝水平高低的重要標(biāo)志。有浮雕、鏤空雕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xì)膩,內(nèi)涵豐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現(xiàn)農(nóng)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孫、有的記錄風(fēng)情。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歌舞競技、神話傳說,栩栩如生,蓄意深刻。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fēng)干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yōu)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干”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印江現(xiàn)保存完好,具代表性的有朗溪、合水一帶的土家吊腳樓。
【吊腳樓的解說詞】相關(guān)文章:
瀘沽湖解說詞08-05
解說詞:廣州08-08
梵凈山解說詞08-06
解說詞教學(xué)設(shè)計11-22
什剎海解說詞11-13
天心閣解說詞08-05
襄陽古城解說詞08-05
烏江景區(qū)解說詞08-05
最新莫愁湖解說詞11-15
濮陽解說詞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