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圍困的地方嗎,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nèi)棲宿,他的善行能讓一鄉(xiāng)的人聯(lián)合起來她的品行能讓一個
語文必修二古文句子翻譯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2.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5.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8.侶魚蝦而友麋鹿
9.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0.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11.乃使人復(fù)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
12.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3.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hù)者。
14.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5.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
16.第以今日事勢觀之。
17.則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18.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19.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20.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
21.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
22.且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2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
2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5.風(fēng)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fù)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
26.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27.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28.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29.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0.況修短隨化,終期于荊
答案
1.那長橋臥在水面上(像蛟龍),(可是)沒有一點(diǎn)云彩,怎么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復(fù)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過天晴,怎么會有虹霓產(chǎn)生?
2.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暖和;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涼。
3.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個人的心。
4.于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yīng),劉邦攻破函谷關(guān),項(xiàng)羽放了一把火,可惜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5.長廊如帶,迂回曲折,屋檐高挑,像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臺樓閣啊,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huán)抱,回廊環(huán)繞像鉤心,飛檐高聳像斗角
6.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圍困的地方嗎?
7.我知道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簫聲的)余音寄托給悲涼的秋風(fēng)。
8.以魚蝦為伴,與麋鹿為友
9.使深谷中的蛟龍感動得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
10.像是在天空中駕風(fēng)遨游,不知船將停留在何處
11.才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12.庭前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今天已經(jīng)高高地矗立著,枝葉繁盛,像一把撐開著的巨傘一樣了。
13.項(xiàng)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zāi),竟然沒有焚毀,大概是有神保護(hù)的緣故吧。
14.我關(guān)著窗子住在里面,時間長了,能根據(jù)外面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
15.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nèi)棲宿。
16.但是以今天的形勢來看。
17.那么,我死后還有兩個我在呀。
18.意映愛妻,見字如面:我現(xiàn)在用這封信跟你永遠(yuǎn)分別了!
19.我的靈魂還能依依不舍地伴著你,你不必因?yàn)槭グ閭H而悲傷了。
20.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訴你,這是我的不對的地方
21.他的善行能讓一鄉(xiāng)的人聯(lián)合起來,她的品行能讓一個國君滿意。
22.整個社會的人都稱贊他,他也不因此而奮勉;整個社會的人都非難他,他也不因此而沮喪。
23.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
24.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
25.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
26.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fēng)溫暖。
27.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
28.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
29.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
30.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為烏有。
鄭州二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重點(diǎn)句子翻譯練習(xí)
鄭州二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重點(diǎn)句子翻譯練習(xí)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1、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
2、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3、夫趙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4、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5、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6、璧有瑕,請指示王。
7、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8、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9、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逕道亡,歸璧于趙。
10、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11、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12、三十日不還,則請?zhí)訛橥,以絕秦望。
13、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14、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15、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16、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17、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18、相如雖駑,獨(dú)畏廉將軍哉?
19、顧吾念之,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再也。
20、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蘇武傳》班固
1、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
2、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1
3、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4、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
5、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
6、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7、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8、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
9、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10、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11、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
12、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13、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14、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15、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16、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張衡傳》范曄
1、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2、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3、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4、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
5、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6、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jī)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yáng),伺者因此覺知。
7、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
8、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9、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2
高中語文必修一、二書本文言文重點(diǎn)句子翻譯
《勸學(xué)》
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從藍(lán)草中提取的,但是比藍(lán)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結(jié)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廣泛地學(xué)習(xí),并且每天檢驗(yàn)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多智,并且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可以到達(dá)千里之外。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會游泳,但是可以橫渡江河。
5、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
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dá)到千里之外;不積累細(xì)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8、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師說》
9、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xué)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10、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有了疑惑卻不跟隨老師學(xué)習(xí),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決。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12、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學(xué)習(xí)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
13、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真理本來比我早。
1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因此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紀(jì)大的還是年紀(jì)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1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16、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讀書來幫助他們斷句的,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
17、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
!
18、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巫醫(yī)、樂師、百工這些人,君子們是不屑提及的,現(xiàn)在士大夫的智慧反而趕不上(這些人),多么奇怪啊!
《赤壁賦》
19、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面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間逗留不前。
20、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任憑小船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2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使深淵里潛藏的蛟龍舞動,使孤舟中的寡婦哭泣。
22、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我們像蜉蝣一樣寄生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
23、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面對長江暢飲,橫握長矛吟詩,本是一世英豪,但是現(xiàn)在他又在哪里呢?
24、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但實(shí)際上未曾消逝。月亮?xí)r圓時缺,但是始終沒有增減。
25、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從變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萬物的變化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會停止。從不變的一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還羨慕什么呢?
26、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齲
況且天地之間,事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擁有的,即使是一絲一毫我也不會取用。
27、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這是大自然無窮無盡的寶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東西。
《始得西山宴游記》
28、自余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從我成為罪人,我就居住在這個州,常常憂懼不安。
29、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那公務(wù)之暇,我就緩慢地行走,漫無目的地游玩。
30、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
每天和那些隨從登上高山,進(jìn)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只要有幽泉怪石,無論多遠(yuǎn)沒有不到的。
3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意有所至,夢也同往。
32、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認(rèn)為凡是這個州的有奇異形態(tài)的山水,都被我享受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dú)特。
33、望西山,始指異之。
(我)眺望西山,才指點(diǎn)著它認(rèn)為它怪異。
34、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青山白水相互縈繞,外接
天際,向四面望去,渾然一體。
3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
這才知道這座山的獨(dú)特卓立,與小土丘實(shí)非一類。
3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這樣之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沒有游覽過,真正的游覽從這時才開始,所以(為了這次游覽)寫了這篇文章來記載它。
《六國論》
37、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賄賂秦國,自己的實(shí)力因而就虧損,這是滅亡的原因。
38、不賂者以賂者喪。
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yàn)橘V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
39、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
因?yàn)椴毁V賂秦國的國家失去了其他國家強(qiáng)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單獨(dú)保全,
40、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
比較秦國(由于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爭取勝得到的土地,它的實(shí)際數(shù)目多到百倍;
41、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那么秦國最大的欲望,諸侯最大的禍患,本來就不在于戰(zhàn)爭。
42、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qiáng)弱勝負(fù)已判矣。
(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作戰(zhàn),誰強(qiáng)誰弱,誰勝誰負(fù),就已經(jīng)決定了。
43、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終于落到全部覆亡的結(jié)局,從道理上說本來應(yīng)該這樣。
44、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著柴草去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边@話說對了。
45、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yuǎn)的謀略,能夠堅(jiān)守國土,堅(jiān)持正義不賄賂秦國。
46、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
況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他們的)智謀和力量都很單薄,作戰(zhàn)失敗了而滅亡,確實(shí)是不得已的事。
47、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yùn),假若與秦國相比較,(結(jié)局)也許還不是輕易能判斷的呢。
48、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分封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意來禮遇天下的奇才,(大家)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連飯都咽不下去了。
49、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治理國家的人(千萬)不要被別人積久而成的威勢脅迫啊
!50、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假如我們憑仗著這樣大的國家,自取下策而沿襲六國滅亡的舊例,這就是又在六國之下了!
《阿房宮賦》
5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長橋臥在水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了龍?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過天晴,怎么出現(xiàn)了彩虹?
52、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掠其人,倚疊如山;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齊國、楚國收藏的金玉珍寶,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堆積如山。
53、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運(yùn)送到阿房宮中。把寶鼎當(dāng)作鐵鍋,把美玉當(dāng)作石頭,把黃金當(dāng)作土塊,把珍珠當(dāng)作砂礫,亂丟亂扔,滿地狼籍,秦人看著,也不覺得可惜。
54、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為什么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dāng)作泥沙一樣呢?
55、獨(dú)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于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函谷關(guān)被劉邦攻占,項(xiàng)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5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秦國的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后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后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鑒,那么又要讓更后的人來哀嘆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