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化學

高考化學選修三知識點歸納

時間:2021-12-05 17:21:04 化學 我要投稿

高考化學選修三知識點歸納

  理科的學生在備考化學的時候不要忘記選修課本的知識內(nèi)容,尤其是選修三的化學知識點,這個個部分的內(nèi)容屬于高考必考的一個考點。下面是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學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考化學選修三知識點歸納

  高考化學選修三知識

  原子結(jié)構與性質(zhì)

  1、電子云:用小黑點的疏密來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出現(xiàn)的機會大小所得的圖形叫電子云圖。離核越近,電子出現(xiàn)的機會大,電子云密度越大;離核越遠,電子出現(xiàn)的機會小,電子云密度越小。

  2、電子層(能層):根據(jù)電子的能量差異和主要運動區(qū)域的不同,核外電子分別處于不同的電子層.原子由里向外對應的電子層符號分別為K、L、M、N、O、P、Q.

  3、原子軌道(能級即亞層):處于同一電子層的原子核外電子,也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原子軌道上運動,分別用s、p、d、f表示不同形狀的軌道,s軌道呈球形、p軌道呈紡錘形,d軌道和f軌道較復雜.各軌道的伸展方向個數(shù)依次為1、3、5、7。

  4、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征可以用電子層、原子軌道(亞層)和自旋方向來進行描述.在含有多個核外電子的原子中,不存在運動狀態(tài)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5、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先占據(jù)能量低的軌道,再依次進入能量高的軌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最多容納兩個自旋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

  (3)洪特規(guī)則: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時,電子盡可能分占不同的軌道,且自旋狀態(tài)相同。

  洪特規(guī)則的特例:在等價軌道的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全空時(p0、d0、f0)的狀態(tài),具有較低的能量和較大的穩(wěn)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據(jù)構造原理,基態(tài)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圖⑴箭頭所示的順序。

  根據(jù)構造原理,可以將各能級按能量的差異分成能級組如圖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個能級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級組內(nèi),從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鶓B(tài)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排布。

  7、第一電離能:氣態(tài)電中性基態(tài)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zhuǎn)化為氣態(tài)基態(tài)正離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常用符號I1表示,單位為kJ/mol。

  (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

  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呈現(xiàn)周期性的變化:每隔一定數(shù)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重復出現(xiàn)從ns1到ns2np6的周期性變化.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周期性變化

  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周期性變化:

  同周期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稀有氣體的第一電離能最大,堿金屬的第一電離能最小;

  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說明:

  ①同周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電子亞層結(jié)構為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分別大于同周期相鄰元素。Be、N、Mg、P

 、谠氐谝浑婋x能的運用:

  a.電離能是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實驗驗證

  b.用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I1越小,金屬性越強,表征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

  (3)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變化

  元素的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對的能力叫做該元素的電負性。

  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周期性變化:同周期從左到右,主族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電負性呈現(xiàn)減小的趨勢。

  選修三化學知識

  1、共價鍵的分類和判斷:σ鍵(“頭碰頭”重疊)和π鍵(“肩碰肩”重疊)、極性鍵和非極性鍵,還有一類特殊的共價鍵-配位鍵。

  共價鍵三參數(shù):

 

概念

對分子的影響

鍵能

拆開1mol共價鍵所吸收的能量(單位:kJ/mol)

鍵能越大,鍵越牢固,分子越穩(wěn)定

鍵長

成鍵的兩個原子核間的平均距離(單位:10-10米)

鍵越短,鍵能越大,鍵越牢固,分子越穩(wěn)定

鍵角

分子中相鄰鍵之間的夾角(單位:度)

鍵角決定了分子的空間構型

  共價鍵的鍵能與化學反應熱的關系:反應熱=所有反應物鍵能總和-所有生成物鍵能總和

  2、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學鍵

  3、鍵的極性:

  極性鍵:不同種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成鍵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不同,共用電子對發(fā)生偏移

  非極性鍵:同種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成鍵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相同,共用電子對不發(fā)生偏移

  4、分子的極性:

  (1)極性分子:正電荷中心和負電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極性分子:正電荷中心和負電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分子極性的判斷:分子的極性由共價鍵的極性及分子的空間構型兩個方面共同決定

  非極性分子和極性分子的比較:

 

非極性分子

極性分子

形成原因

整個分子的電荷分布均勻,對稱

整個分子的電荷分布不均勻、不對稱

存在的共價鍵

非極性鍵或極性鍵

極性鍵

分子內(nèi)原子排列

對稱

不對稱

  5、分子的空間立體結(jié)構

  常見分子的類型與形狀比較:

分子類型

分子形狀

鍵角

鍵的極性

分子極性

代表物

A

球形

   

非極性

He、Ne

A2

直線形

 

非極性

非極性

H2、O2

AB

直線形

 

極性

極性

HClNO

ABA

直線形

180°

極性

非極性

CO2、CS2

ABA

V

≠180°

極性

極性

H2O、SO2

A4

正四面體形

60°

非極性

非極性

P4

AB3

平面三角形

120°

極性

非極性

BF3、SO3

AB3

三角錐形

≠120°

極性

極性

NH3、NCl3

AB4

正四面體形

109°28′

極性

非極性

CH4、CCl4

AB3C

四面體形

≠109°28′

極性

極性

CH3Cl、CHCl3

AB2C2

四面體形

≠109°28′

極性

極性

CH2Cl2

           

直 線

三角形

V

四面體

三角錐

V H2O

  6、原子晶體:所有原子間通過共價鍵結(jié)合成的晶體或相鄰原子間以共價鍵相結(jié)合而形成空間立體網(wǎng)狀結(jié)構的晶體

  7、典型的原子晶體有金剛石(C)、晶體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剛石是正四面體的空間網(wǎng)狀結(jié)構,最小的碳環(huán)中有6個碳原子,每個碳原子與周圍四個碳原子形成四個共價鍵;晶體硅的結(jié)構與金剛石相似;二氧化硅晶體是空間網(wǎng)狀結(jié)構,最小的環(huán)中有6個硅原子和6個氧原子,每個硅原子與4個氧原子成鍵,每個氧原子與2個硅原子成鍵。

  選修四化學知識重點

  一、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

  1、水電離平衡:

  水的離子積:KW=c[H+]·c[OH-]

  25℃時, [H+]=[OH-] =10-7mol/L;

  KW=[H+]·[OH-]=1*10-14

  注意:KW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一定,則KW值一定。KW不僅適用于純水,適用于任何溶液(酸、堿、鹽)

  2、水電離特點:

  (1)可逆

  (2)吸熱

  (3)極弱

  3、影響水電離平衡的外界因素:

 、偎、堿:抑制水的電離

  ②溫度:促進水的電離(水的電離是吸熱的)

 、垡姿獾柠}:促進水的電離

  4、溶液的酸堿性和pH:

  (1)pH=-lgc[H+]

  (2)pH的測定方法:

  酸堿指示劑——甲基橙、石蕊、酚酞。

  變色范圍:

  甲基橙 3.1~4.4(橙色)

  石蕊5.0~8.0(紫色)

  酚酞8.2~10.0(淺紅色)

  pH試紙—操作玻璃棒蘸取未知液體在試紙上,然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即可。

  注意:

 、偈孪炔荒苡盟疂駶橮H試紙;

 、趶V泛pH試紙只能讀取整數(shù)值或范圍。

  二 、混合液的pH值計算方法公式

  1、強酸與強酸的混合:(先求[H+]混:將兩種酸中的H+離子物質(zhì)的量相加除以總體積,再求其它)

  [H+]混 =([H+]1V1+[H+]2V2)/(V1+V2)

  2、強堿與強堿的混合:(先求[OH-]混:將兩種酸中的OH離子物質(zhì)的量相加除以總體積,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計算[H+]混)

  3、強酸與強堿的混合:(先據(jù)H+ + OH- ==H2O計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則用余下的H+數(shù)除以溶液總體積求[H+]混;OH-有余,則用余下的OH-數(shù)除以溶液總體積求[OH-]混,再求其它)

  三、稀釋過程溶液pH值的變化規(guī)律:

  1、強酸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 n(但始終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n(但始終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強堿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 pH原-n (但始終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堿溶液:稀釋10n倍時,pH稀〉pH原-n (但始終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論任何溶液,稀釋時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無限稀釋后pH均接近7

【高考化學選修三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考化學選修4的知識點歸納12-01

選修三結(jié)構化學知識點歸納07-17

高考化學知識點歸納03-09

高中化學選修四知識點歸納01-27

高中化學選修3的知識點歸納01-27

高考生物選修知識點總結(jié)歸納11-30

2017高考化學知識點歸納10-17

高考化學知識點歸納總結(jié)06-19

高考化學重要的知識點歸納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