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教學設計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12-13 02:11:00 詩琳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范文11篇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建立一千米的長度觀念。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再填空。

  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旗桿的高度。

 。3)測量課桌的'高度。

  (4)測量硬幣的厚度。

  思考;測量三元到豐都的路程。

  師:如果要測量三元到豐都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

  3、揭示課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三元到豐都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邊說邊板書)

  二、觀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千米”,如:

 。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思。(書上4頁四幅圖)

  A圖一:汽車時速表

  B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30千米。

  C圖3;公路上的里程碑。

 。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

 。3)小結: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書:(公里km))

  三、聯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

  1千米有多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課件出示食堂到周轉房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

  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們可以寫成

  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

  追問:2千米=( )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xx米)

  4千米=( )米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6000米=( )千米

  四、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長?

  出示新莊小學操場:這是新莊小學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兩圈半是是多少?

  讓學生嘗試算一算兩圈半是多少米?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400×2=800(米) 800+200=1000(米)

  1000米=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公里)=1000米

  學生齊讀。

  想一想:從校門口大約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幾千米?

  五、做一做

  再次體驗1千米的長度?

 。1)三元中學操場: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元中學,你知道沿著它跑道走一圈時多少米嗎?老師做了實地測量,是200米,那走幾圈是1千米?(指名回答:5圈)

 。2)星期天,楊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從我們校門口出發(fā)一直醫(yī)院背后,大約是1千米。

 。3)從校門口到向家壩鋪的水泥路大約是1千米。

  現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4)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六、實際運用

  小帥在早鍛煉,跑一圈2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后,再展示交流。

  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

  七、拓展訓練

  改一改:

 。ㄕn件出示)小明的日記

  20xx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我說:“去廣場放風箏!倍《≌f:“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點,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四邊形的共同特點,分辨不同四邊形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一、引入,從“從趣點”出發(fā)

  1、認一認四邊形

 。1)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你能說出哪些圖形的名稱?

  師: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板題:四邊形)

  (2)請同學們在書上將四邊形涂上陰影

  二、學習演練

  1、觀察討論: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

  結合圖形得出,師板書:四邊形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

  學習例1

 。1)開放嘗試,獨立完成。

  (2)投影展示,交流討論。

  (3)比較加深,說說那幾個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2、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四邊形

  3、分類:

 。1)小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每分好一類放在旁邊。比比看哪個小組分得多。(老師分發(fā)信封)

 。2)匯報交流,投影展示,說說分類的方法。

  課堂練習

  三、練習,從“差異點”提高

  4、學習例2

 、傧扔贸咦恿恳涣浚儆萌前迳系慕潜纫槐,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

 、谀膬蓚四邊形比較象,不同在哪兒?小結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較特殊的四邊形,它們的角都是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坶L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

  四、概括,從“智能點”提升

  小結全課,看書鞏固。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笔箤W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材苓M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 ),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 t )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趯W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蹘熒献鞯贸鼋Y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賹W生匯自己的體重。

 、谛〗M同學互相背一背

 、壅f說自己的`感受。

 、芨惺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ㄕn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 )千克,是( )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 )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 )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jié)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板書

  噸的認識

  1千克= 1 0 0 0克

  1噸= 1 0 0 0千克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根據所學知識適時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和環(huán)境的教育。

  2、引導學生用遷移的方法,利用舊知識,學會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x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3、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過程,培養(yǎng)他們能與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4、通過多種形式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看看你認識這些濕地野生動物嗎?把你了解的情況給大家說一說。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主題圖。

  學生自由回答。

  師: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野生動物。下面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計表。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表格。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濕地野生動物。

  師:這是關于中國濕地部分動物種類的統計表,說一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學生匯報:

  生1:知道了濕地動物主要可以分為三類:鳥類、爬行類、哺乳類。

  生2:知道了其中鳥類最多有271種,爬行類122種,哺乳類最少,只有31種。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與這些濕地野生動物的種類有關,有信心學好嗎?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引導學生分析統計表,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二、探究體驗新知

  1、教學例1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爬行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師根據表中信息,該怎樣列式計算呢?(指生列式)

  生列式:271+122。

  師:這兩個數有點大,又不是整十整百的數,能口算嗎?那我們該怎么辦?

  生:用豎式計算。

  師:一起說筆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生嘗試獨立列豎式筆算,師巡視了解情況。

  展示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及結果,對表現好的學生表揚鼓勵。

  師: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與之前我們學習過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嗎?

  生:跟我們一起學習過的筆算方法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2、教學例2

  師出示問題:我國濕地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展示271+31的豎式計算方法。重點說清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寫0,同時向百位進1。

  師:想一想,271+903,該怎樣計算呢?自己試一試。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師:你在計算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生:當百位上相加滿十,我不知該怎么辦了。想起“十位上滿十,向百位上進一”,我覺得應該是百位上滿十,向千位上進一。

  師:說得很有道理,同學們,根據我們學過的知識,能解決未知的問題,很好!

  師:比較這三個豎式,你發(fā)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發(fā)現第一個加數都相同。

  生:我發(fā)現第二個加數變化了,就有進位也有不進位。

  師:觀察的真仔細,也就是說,第二個加數變化,就會出現不進位和一次進位的情況。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討論交流“計算萬以內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三位數加三位數的不連續(xù)進位的加法。(板書:三位數加三位數)

  三、練習提升

  1、我是小醫(y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共需要多少錢?

 。2)你想買什么?要花多少錢?

  (3)和同桌互相提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

  四、總結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感受?說一說在本節(jié)課中的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感受。

  【板書設計】

  三位數加三位數(不連續(xù)進位加)

  271 271 271

  + 122 + 31 + 903

  ——— ———— ————

  393 302 1174

  【課外作業(yè)】

  1、用豎式計算

  126+242320+485 107+385 542+175

  2、電飯鍋358元,微波爐329元,臺燈176元,電風扇385元,如果讓你買兩件商品,你會怎么買?算算價錢。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5

  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抛x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菂R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普垖W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胚@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理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能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教具準備:掛圖、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暑假里,有三個小朋友,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出示掛圖:同學門自己觀察這幅圖把你看到的說給同桌聽一聽。

  二、探索新知:

  1、描述情境圖,并根據圖提出問題。

  2、小組交流各自的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

  3、引出: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1)列式計算,小組交流。

  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獨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2)全班交流算法。

  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們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4、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每個學生先獨立列出乘法算是,嘗試解決,再交流、匯報。

  5、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三、拓展應用:

  1、13×3 70×5 24×2 15×3 31×3 34×2 24×4 13×5 2、

  ⑴、一共有多少塊餅干?

 、啤⒚總小朋友15塊,分給6個小朋友,夠分嗎?

  四、小結

  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問題?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中的相關作業(yè)。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P32-3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與復習”的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發(fā)展學生估算意識,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進一步體會加減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發(fā)展估算意識,養(yǎng)成驗算習慣。

  3、體會加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出示主題圖,問:他們在爭論什么?

  2、獨立回憶“萬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再小組內討論,交流

  二、解決問題

  1、復習三位數加減法豎式計算題

  (1)先進行估算

 。2)獨立完成計算,并說出計算方法

 。3)集體點評

  2、復習驗算

 。1)驗算方法

 。2)獨立完成練習八第1題并驗算

 。3)集體討論

  3、復習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1)出示練習八第2題主題圖

  ①說說圖意

 、谛〗M內討論

  ③獨立解決問題

 、芙M織學生集體交流

 。2)和復習第2題

  ①聯系實際再提問

 、诩w討論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學生掌握三位數除以-?位數時商111間有0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96 54:9 25:5

  2.列豎式計算,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時怎么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抛x題,做什么方法,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菂R報: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夠商1,怎么辦?為什么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却蜷_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92 525:5

 、磐廊芜x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羌w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胚@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復習第13-17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數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熟練地進行筆算,進一步提高除法筆算的能力。

  2.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簡單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簡單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計算

  ⒈筆算

  456÷68403÷8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每題的.筆算過程。

  提問:筆算除法要怎樣算?遇到什么情況在商里要寫0?

  ⒉文字題

 、侔1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

 、36里有多少個3?

  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算式。

  提問:這兩道題為什么都用除法算?

  二、綜合練習

 、钡15題

  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提問: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第一道是用除法,第二道題用乘法?

  指出:如果知道兩個數量,要求一個數量是另一個的幾倍,用除法算;如果已知一個數量和另一個數量是它的幾倍,求另一個數量,用乘法算。

  ⒉第16題

  指名口頭補條件,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

 、车17題

  讓學生解答前兩個問題。

  小組討論能解答哪些問題,然后口答問題并列式。

  三、課堂作業(yè)

  復習第13、14題。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最新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學設計04-08

最新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精選06-28

最新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案例分析04-23

最新版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7-30

三年級數學上冊《除法》教學設計03-31

三年級數學上冊《燈市》教學設計04-04

最新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5篇)07-23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3篇)07-10

三年級數學上冊《地磚的周長》教學設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