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戶外登山有哪些技巧
戶外登山既鍛煉身體,又能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那么戶外登山有哪些技巧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戶外登山有哪些技巧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戶外登山有哪些技巧1
戶外登山技巧一:穿著
a. 帽子:有了它,可使你減少30%體內(nèi)熱量的散發(fā),當然如果有一頂防水、保暖兼?zhèn)涞拿弊,那將更好?有人在高山上行走,因為沒戴帽子,又加上風的吹襲,就造成了頭痛的傷害。
b. 內(nèi)衣褲、外衣褲:很多人總認為要去爬山只需在家中隨便找些舊衣褲穿就可以了,如果你了解布料的特性,也許你會有正確的選擇。只有羊毛衣褲,才能在吸濕30%之后,仍有保溫效果,事實上有些仿毛線的衣褲也不錯,這些你都找不到的時候,就應(yīng)該去買一套登山專用的保暖衣褲了。至于內(nèi)衣褲,我可從沒聽說過有人平常就穿運動用的排汗內(nèi)衣褲,因此沒有替代品,因為失溫就是從這最貼身的內(nèi)衣褲開始引起的。
c.風雨衣:不論你參加一天或數(shù)天的野外活動,它永遠是你的好伙伴,可別輕易拋棄它,F(xiàn)今市面仍以GORE-TEX布料制成的雨衣褲最佳。
d.手套:需要時,它也是你的好幫手,以羊毛或一些不吸水、保溫好的化纖材質(zhì)為佳。
e.登山鞋:現(xiàn)在很多人仍穿著運動鞋、旅游鞋上山,它們在保溫、防止碰撞及扭傷方面的效果都比登山鞋差。穿登山鞋的人,應(yīng)該以一雙排汗內(nèi)襪,一雙羊毛或棉織厚襪的穿法最佳,然后在遇雨或雪天時,再加一雙防水腿套,那就更完美了。
戶外登山技巧二:裝備
a.刀:國外的.戶外活動者,幾乎沒有人不帶一把刀的,因為在他們的野外活動指南上,就已經(jīng)闡明了刀的重要性;中國的牧民在山上工作時,也一定隨身攜帶番刀一把,因此他們也有許多有益的經(jīng)驗。當你遇到突發(fā)情況的時候,刀能夠做很多工作,如搭建避難所、生火、做擔架、拐杖等等?偛荒艹霈F(xiàn)狀況時,再下山找人借刀吧!除非你早已練成了中國功夫--鐵砂掌,不然可別忘了找一把適合自己的刀。有了刀后,更要時刻保持鋒利。有些人的刀,早已凹凸有序的似鋸子般,他們?nèi)詭е仙剑钦嫦髱б话褟U鐵一樣,搞不好那刀比手刀還不管用呢!
b.火柴:它可以為你帶來熱源,而火柴也需要做防水處理,現(xiàn)在很多人改帶打火機,事實上就算你帶了打火機,火柴仍是必要的裝備。
c.手電筒及頭燈:夜間可供你照明及打信號。
d.地圖與指南針:這也是很多登山者所不以為然的,不去學(xué)習其用法,也從不帶在身邊,因此當自己迷路后,馬上就失去了方向與目標,于是在山里亂走,這在山難事故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迷路與失蹤。我們奉勸每位登山者,自己要帶指南針與地圖,并事先熟悉它的用法,它會在關(guān)鍵時刻幫助你找出一條生路來,且地圖上會告訴你在什么地方有村莊或公路。如果你上山時,你的領(lǐng)隊和向?qū)]有發(fā)地圖給你,最好找他們要一張。
e.求生盒:一個大小合適的密封盒,其內(nèi)裝有:細鐵絲一段*防水火柴和打火機*求生紙或防水布*蠟燭一小節(jié)*蜂蜜一小罐或糖果少許*胃藥及個人內(nèi)外用藥品*求生卡*火種,如果買不到也可自己做一個,最好用金屬盒裝這些用品,因不得已時,它可用來炊煮東西或熱水。而指南針和刀,原就是個人必備裝備,隨時都要用,可別放入求生盒內(nèi)當求生物品哦!
f.求生卡:卡上記載了個人資料及求生急救的步驟,如此對一些遇事會緊張得不知所措的人,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依書本上的求生步驟,簡單制作一張小卡片,并記入個人資料,然后用防水膠處理后,放入求生盒內(nèi)。
g.緊急避難帳篷:這是一頂只有900克重的超輕一人帳,名為緊急避難帳,那當然是讓你在遇到特殊事件時才拿出來用的。就因如此,如果你擁有它,你及你的隊友都將多一份保障,況且,當你在冰雪地遇到遇到特殊情況時,你可用它包住六、七人,然后在里面點一支蠟燭,如此就能抵抗零下二十度的低溫至第二天。在日本,這是一位向?qū)У囊?guī)定裝備,不論是一天的郊游或是多天的行走,他們都會帶著它,因為他們認為向?qū)У募寄芘c體力多優(yōu)于一般登山者,所以他們有責任在山區(qū)遇到自己的朋友或他隊的人員有意外時,馬上擔負起救援的工作。因此,就是一天的郊游活動,他們的背包里,除了此避難帳外,還會加帶一瓦斯爐、二人小炊具、急救用品及緊急用藥,以及一個超輕睡袋。
h.睡袋:必須視你前往的山區(qū)來選擇一個適宜的保暖睡袋,也有人帶著平地露營用的絲棉睡袋到高山上去,結(jié)果當然很慘了!只差一點就凍死,也不必談求生了。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登山褲的知識:
一、質(zhì)地材料
首選的是輕便、透氣、快干、兼具一定抗風性能的材料。最好帶有DWR(DurableWaterRepellent)功能。常見的材料有Polyamide,Polyester,Supplex,Teflon。
二、舒適性
在選擇好質(zhì)地后,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你穿著的舒適性。最好是能夠試穿。感覺一下膝蓋和臀部在彎曲和下蹲時是否過緊;以保證在登山和穿越過程中兩腿伸展時的寬松舒適。其次,是腰部除腰帶環(huán)外,最好還帶有松緊。
三、長短變換
長褲變短褲的設(shè)計,對春夏秋三季的登山遠足運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適應(yīng)于氣候和自身的冷暖變化。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為了方便地卸下和套上褲腿,選擇褲腳兩側(cè)有拉索的。否則,你還得脫掉你的鞋子去穿或脫。冬天的話,帶側(cè)邊透氣拉索的會讓你感到非常的舒適。
四、兜和功能
兜帶來的是便利。至少在腿側(cè)要有一個地圖或手冊的兜,使你垂手可得。有的還帶有GPS或手機兜。褲子里面帶拉索的安全兜,可以存放必要的證件、現(xiàn)金、信用卡等。另外,考慮存放你能量零嘴的兜。有些褲子在大腿兩側(cè)有兩個大兜,既可做地圖兜,也可以將兩條褲腿卸下后裝入,存取方便。
戶外登山有哪些技巧2
登高很快樂,登山的過程卻很痛苦。
登山之路之所以漫漫,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在上坡時耗費了巨大體力。除了平常沒有得到鍛煉外,還在于沒有掌握真正的登山技巧。
隊友口中的:“還有五分鐘登頂!”
卻似五個小時般的漫長 |photo by 未央憶錄
掌握呼吸技巧減少登山疲勞
對于氣喘呼吁的登山者,大多都是因沒有調(diào)整好自己的呼吸而造成的。雖然他們也在大口地呼氣、吸氣,但實際上只是進出的“空氣”多,肺部并沒有獲取足夠的氧氣。
在登山環(huán)境下,尤其是空氣稀薄的高海拔登山中,呼吸是一項需要你有意識掌握的技能。
photo by 笑傲江湖
口鼻同時呼吸,充足氧氣攝入——對于廣大山友來說,登山時即便呼吸不是很急促,也建議口鼻同時呼吸,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攝取到登山所需的充足氧氣。
登山者一分鐘大概需要吸入150升空氣,而僅靠鼻呼吸每分鐘只能吸入五六十升。(來源:《我的第一本登山書》【韓】金成基)
有意識地進行腹式呼吸——有研究表明,在高海拔換氣量(呼吸時進出肺部的空氣量)難以增加的人,較容易患高山癥。
而胸式呼吸時吸進肺里的新鮮空氣量較少,而且會被原本殘留在肺中的舊空氣稀釋得更為稀薄,肺中的氧氣量(氧分壓)會越來越少。在低海拔徒步尚可,但高海拔登山時容易導(dǎo)致氧氣不足。
采用腹式呼吸,長吐氣時會把肺里的舊空氣盡可能排出來。此時再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會較少被舊空氣稀釋變得稀薄。
呼吸與步伐節(jié)奏相互配合——登山時,主力供能系統(tǒng)是持續(xù)、高效率的有氧供能系統(tǒng),而產(chǎn)生能量則需要吸入氧氣。
呼吸的淺與節(jié)奏的快、呼吸的深與節(jié)奏的慢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photo by 小猴浪浪
在登山時找到你的節(jié)奏,就需要找到讓呼吸與步伐形成相互配合的節(jié)奏,避免呼吸急促表淺與節(jié)奏紊亂,保證能量的供應(yīng)盡可能多地來自有氧系統(tǒng)。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登山途中,不要在呼吸困難時突然停下腳步,因為突然的停頓會導(dǎo)致之前循環(huán)順暢的血液突然缺氧。
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應(yīng)放慢腳步繼續(xù)前行,慢慢走一段之后就會感到呼吸開始順暢了。
五個登山技巧,讓你走得更輕松
登山、徒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門學(xué)問。遠行歸來,有人肌肉酸痛傷筋動骨,有人精力充沛安然無恙,是體力差異,更是技巧的問題。
photo by 丁丁媽媽
掌握登山的徒步技巧,才能在復(fù)雜多變的野外環(huán)境下,每一步都舒適健行。
技巧一:兩腳“外八字”且整個腳掌著地
上坡時,登山者應(yīng)當采取外八字的步法。這種走法不僅可以減輕雙腳的負擔,而且還能充分利用膝蓋和腳踝的緩沖作用,減緩身體的疲勞。
同時,區(qū)別于平地路面腳后跟先著地的走法,登山時建議整個腳掌同時落地,這也是將身體承重從腳后跟移至腳尖的最合理步行方法。
技巧二:小步走
photo by鐵鍋
面對漫漫上坡路,有些急性子的山友會選擇大跨步爬升。但是這樣的做法,只會使得大腿因頻頻抬起而耗費較多能量。
小步走法的好處就是可以縮短肌肉運動的時間,使得上山更省力。小步走即邁出去的這一步的腳踝位置,不要超過膝關(guān)節(jié)。
同時,放松肩部和腳部的肌肉,前腳膝蓋朝正上方抬起,然后直接踩著鞋底朝正下方輕輕落地。
技巧三:移動重心要順暢
登山者需要善于利用身體的所有部位移動重心。例如前腳著地時,將置于后腳的重心移到前腳,當全身重量移至前腳的下一個瞬間時,后腳接著馬上踏出。這樣交替行進,可以讓腿部肌肉均勻受力。
技巧四:頭、腰、腳三點一線
有些朋友在登山感覺疲憊后,就會下意識地彎腰。但這樣會使我們的重心不夠穩(wěn)定,也會消耗掉更多體能。
上坡的時候背部要挺直,保證頭部、腰部和后腳腳踝三點成一條直線,這樣可以很好地對我們的身體起到穩(wěn)定重心支撐的作用。
技巧五:“之”字做法 迂回上升
photo by 星芽
面對陡坡時,很多時候我們期望能走近道快速登頂,但往往這種方式只會更加消耗體力。
使用“之”字走法,會降低坡度的難度,還會讓我們行走起來相對輕松一些,這個方法也適用于長長的'臺階路。
學(xué)會調(diào)整背包&雙杖并用
登山時,我們總是需要身體前傾而借力。但如果背包沒有調(diào)整好(尤其肩帶),就很容易壓肩,增加爬坡時的疲憊。
僅靠雙腿登山會變得辛苦,只有合理的分配和借力,才能為我們節(jié)約更多的能量。
photo by龍豬
怎么調(diào)節(jié)背包——為了預(yù)防上坡時背包圧肩,可以根據(jù)以下兩點,將負荷轉(zhuǎn)移到更能承力的臀部上。
放松肩帶和承重帶,讓臀部承擔絕大部分的負荷。
平地行走和爬坡時,可以先放松肩帶和承重帶,讓絕大部分負荷由臀部承擔,然后再稍微收緊承重帶,直至你最多只能在肩帶和肩膀之間插進一根手指。(《背包客手冊》第4版第143頁【美】克里斯·唐森德)
雙杖使用方法——上坡前,登山杖的長度調(diào)節(jié)不應(yīng)超過直立時肘關(guān)節(jié)到地面的距離,在陡坡時應(yīng)該更短一些。
邁步時,將登山杖的杖尖置于自己腳后側(cè)20~30厘米,手握腕帶向后使力,兩腿向前自然邁步。
在陡峭的上坡,登山杖前后的幅度要放寬一些,用前面的登山杖來保持重心,同時推動后面的登山杖,最好每次揮動能步行兩次,這樣上山時就不會覺得特別累了(將登山杖的長度調(diào)短)。(《我的第一本登山書》第104頁【韓】金成基)
適合自己的登山速度才是最好的
登山時,到底要以什么樣的速度行進才是最好?答案是因人而異的。
photo by 大頭大頭
“量力而行、不逞強”是保證安全登完全程的秘訣。依據(jù)自己的步調(diào)、節(jié)奏,以不勉強自己的速度前行。
就基本原則而言,登山的速度以自然走在平地上的速度為基準,在阻力大的上坡路段適度慢速,在輕松平緩的下坡路段適度快速即可。
【戶外登山有哪些技巧】相關(guān)文章:
開車有哪些技巧-開車的基本技巧07-17
戶外露營有什么技巧09-05
練搏擊有哪些技巧04-12
客戶服務(wù)技巧有哪些03-14
散打攻防技巧有哪些08-28
舞蹈編排有哪些技巧08-02
單反的拍攝技巧有哪些11-08
戶外活動有哪些02-09
學(xué)圍棋技巧方法有哪些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