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如何做好期中考試前的復習
為了讓同學們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好所學知識,教師在期中考試前該讓學生如何復習?如何做好復習計劃讓學生最牢固的掌握知識點?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老師期中考試前的復習計劃,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如何做好期中考試前的復習
【老師期中考試前復習計劃】
一、周密計劃,打有準備之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期中復習之前,應該根據(jù)這次復習的容量以及所用時間,大體制定一個復習計劃(必須實用,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以便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復習好全部內(nèi)容,步步為營,扎扎實實,確保復習的質(zhì)量。
二、精心設計,打有戰(zhàn)術之仗。
這是復習的關鍵。期中復習課不同于平時的新授課,這時的課堂容量非常大,如果不對內(nèi)容進行高度概括和濃縮,只會走馬觀花,水過地皮濕,流于形式。因此,朗寧教育建議教師應該對復習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歸納、概括,相關知識形成知識樹,串成知識網(wǎng)絡。有些知識可能要打破教材的順序,跨章節(jié)、跨單元。這樣才能便于學生前后聯(lián)系,從較高層面上駕馭知識,才能使學生跳出課本看所學知識,跳出知識本身去掌握知識,達到融會貫通。這也便是平時所說的變教知識為教能力。具體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要精心設計教案。
復習階段,往往教師沒有教案,總認為寫教案多余。其實,這時的復習重點已經(jīng)不在課本知識本身,而在于這些知識之間有何關聯(lián),應如何建構知識網(wǎng)絡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起來條分縷析,應用起來開闔自如。這時的教案是一個去粗取精、由厚變薄、由多變少的過程。教案不但要寫,而且要下功夫?qū)憽?/p>
2、要精心設計課堂流程。
復習階段,有效的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完成繁雜的復習任務,提高復習效率,必須設計好課堂流程。有效的課堂流程,可以使整節(jié)課既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精講少講,又能把知識內(nèi)化到學生頭腦中,還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會越來越樂學。
3、要精選習題。
復習階段,有的教師最輕松,他的復習計劃可以這樣概括:一課時復習一單元,同時做這一單元的檢測題。于是,習題成了這個階段的命根子、壓軸戲。這種靠多做來壓題、猜題、提高成績的題海戰(zhàn)術,效率極低,效果極差。為了更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鞏固所學知識,適當?shù)膹娀柧毻耆斜匾,但必須精選習題,否則,學生如果不加選擇的做題,做得越多越糊涂,頭腦越亂,反而不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識。當然,以上這些工作,離不開教師間的相互合作,共同商討,離不開集體備課與教研。
三、因材施教,打耐心細致之仗。
復習階段,往往課堂容量大,復習進度快。因此,這一階段,應充分顧及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能有所進步。對于平日的學困生來講,就更會產(chǎn)生畏難、厭學情緒。朗寧教育提醒,教師應特別關注他們的復習,讓這些學生建立起必勝的信心,能學多少算多少,只要有進步就是好學生。就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而言,這部分學生恰恰就是突破口。因為他們有潛力。要想讓他們學有所得。當然,這需要教師做很多耐心細致的工作。
許多教師在期中會印發(fā)大量的復習材料給孩子,期待練習以鞏固。但是由于時間緊,內(nèi)容多,練習集中,往往導致一些孩子草草了事以應付檢查。到頭來,練習歸練習,考起來照錯不誤。難怪許多老師有一句經(jīng)典的口頭禪:怎么搞的,講過多少遍你還錯?練習都做過了你還錯?其實,錯誤的根源就在于“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另一些認真的孩子打的是“疲勞戰(zhàn)”,消耗過多精力,被題海淹沒。這樣的復習日子自然難熬,這屬于方法不當?上攵,小時候就將學習變?yōu)闃O端痛苦之事,這對今后繼續(xù)拓展、深入地學習非常不利。
教師如何做好期中考試前的復習
首先復習課的時間在占的課時較少,要想搞好復習工作,必須先搞好平時的教學工作,搞好平時的教學工作要做到以下三點:
1、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首先要做到看懂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一般課的結構是:例題——由例題得到的結論或規(guī)律等等——鞏固練習,在教學例題時,現(xiàn)在教材中的情景圖很多,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好圖意,在理解的過程中進行教學,例題教學完了,還可以對例題進行變化和補充的練習。的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抓住關鍵句,如:六年級的分數(shù)應用題的教學。還有現(xiàn)在課改教材中沒有根據(jù)條件提問題與根據(jù)條件和問題提條件的訓練了,但我認為在平常的訓練中要有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另外在練習時,作為教師要多看書、《評價手冊》、《補充習題》等學習資料中的習題類型,教師心中要有數(shù),哪些是學生熟悉的、哪些是學生陌生的,陌生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同時還要注意把練習題和例題教學進行比較,解決問題還要注重對比訓練。
2、發(fā)揮學生的作用,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教材中的“算一算,比一比”,練習中的“思考題”、“找規(guī)律”、“探索與實踐”這些題要讓學生先預習,然后再分析,要給學生想的過程、動手的過程,其實讓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和同學、家長探討,這個過程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很重要,不能放棄。
3、抓兩頭,帶中間
抓好的學生的作用是:他們在班上起帶頭示范的作用。例如:好的學生有所退步時。要找他談心,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抓后進生的作用是:作為教師,衡量工作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就是所教班級學生考試的平均分,一個后進生進步了能使一個班的平均分上來1分,甚至2分。后進生一個也不能丟,怎樣抓好后進生呢?至今我也沒能找到好的方法,有時可以請學生幫忙,但大多數(shù)我是帶到我的身邊,這樣老師就要吃辛苦,沒辦法,教師是良心工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其次,復習的關鍵還是在平時。那么復習時要做到什么呢?教材中的內(nèi)容和易錯的題老師心中要有數(shù),書上的題要題題過關,平時練習的題,雖然訂正了,老師也復批了,但學生容易遺忘,有些易錯題復習要訓練。
2、抓計算,特別是口算,要天天練,每天練10題左右,練習的形式是讓學生把得數(shù)寫在本子上,然后對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練習到了。
3、輔導后進生時要做到“善待后進生”。比如有一次放晚學后我輔導一學生,把他喊到講臺邊,在黑板上講解給他聽,講了三遍他還不會,在旁邊來接他的爺爺說:“你怎么還沒聽懂,我在旁邊就聽懂了。”他答:“站在這里我害怕,老師說什么我一個字也沒聽進去!薄
4、輔導后進生還可以讓優(yōu)生輔導,以優(yōu)帶差。有時學生用他理解的方式和他們的語言交流,學生更容易明白。
5、復習時,特別是數(shù)學這門課,難免要做試卷,評講試卷時不能平均使力,要在錯的人數(shù)較多的習題上花大力氣。
教師如何做好期中考試前的復習
一、有計劃地進行復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取得好的復習效果,必須先訂立一個復習的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具體的復習計劃安排主要包括包括一下幾個內(nèi)容:復習主題、復習目的要求、復習的重難點、復習方法、復習時注意的問題、題型舉例、需要重點輔導的學生、時間安排。
二、復習時應該注意反復性、體系性、理解性
教師要學會嘗試回憶、學會整體安排、學會調(diào)整休息等。根據(jù)人腦的記憶特點,我們在復習時,不要希望能夠通過一遍復習就能夠掌握書本的基礎知識,一般地認為,人們對于某一知識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所以,我們在復習時,應該注意反復,不斷地復習,爭取能夠?qū)局R完全掌握。
三、在復習時,注意方法的選擇
復習課忌枯燥無味,要追求生動活潑,輕松有趣,效果也會事半功倍。縱觀目前大多數(shù)的復習課,存在大量機械、重復的學習或者練習,使有些學生對復習課感到厭倦,失去學習的興趣,并產(chǎn)生逆反情緒,所以,只有采取靈活的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復習的高效率。
四、講練結合
在整個復習階段,要以學生自己的復習為主,要以練習為主,但是老師必須作適當?shù)奶崾尽w納。在一堂課上學生應該有口頭的練習,又有筆頭的練習。
五、重視學生的反饋
重視學生的反饋信息,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有的放矢,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當然,獲取反饋信息的方法可以采取課堂問答總結、觀察學生、作業(yè)等途徑獲得。
許多教師總認為期中復習都是剛剛講過的東西,拿上書本就可以了,但是,這樣做教師首先就沒有真正的復習,復習是要備課的,這一點很重要,只有在備課中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那么,備課中要注意什么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知識的回憶
知識的回憶需要一定的路線,通過對期中考試前幾單元核心知識的回憶,從中找出一條線路來。找出指導學生復習的有效途徑,有了清晰的回憶路線,我們就能輕松越過知識再現(xiàn)這一關。
二、知識的對比
對比是強化記憶、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課與課的對比、單元與單元之間的對比、現(xiàn)在的知識與學過的知識的對比等等,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不同、找出共性。
三、知識的延伸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很有必要把握住這種延伸關系。知識的延伸關系包括:一是知識結構的完善。你會發(fā)現(xiàn)同一個知識點往往是幾個單元完成的,有時候在同一本教材,有時候在不同的幾本教材,這就需要老師抓住知識的聯(lián)系。例如:一個知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出現(xiàn)在不同的教材中,數(shù)學中學習分數(shù)這一知識時,先是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即認識幾分之一,接著是分數(shù)的簡單加減法,然后是分數(shù)的意義,最后是分數(shù)的應用,這樣思考之后,在復習中,就應該注意這些知識上的關聯(lián),強化學生知識的系統(tǒng)性。
四、方法的領悟
每到考試前,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nèi)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diào)乏味,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復習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新課程標準不僅著眼于知識的掌握,還著眼于思想方法的領悟。因此,感悟方法,也是復習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方法問題我上面已經(jīng)講過了,關鍵是不同的知識要選擇不同的方法才行。做到了以上,再配以適當?shù)木毩,復習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p>
下面說一些常用的復習方法,前面我說過,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帶有創(chuàng)造性的在再教學,所以,必須有一定的方法才行。
一、再現(xiàn)法
再現(xiàn)法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再現(xiàn)原識記材料的方法,例如語文中的聽寫就是很典型的一種再現(xiàn)。其目的一是檢驗記憶的準確性,糾正記憶錯誤;二是通過復習來鞏固記憶。運用再現(xiàn)法時,最好能將原識記材料放在身邊,以便隨時對照檢查,這主要運用于一些基礎知識的復習。
二、口述法
口述法是運用口頭復述的方法,教師可以根據(jù)復習任務把主要意思給學生講一遍,也可以和學生合作,師生共講共說。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強化記憶,而且能夠逐步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既可以回憶,又可以使知識逐步趨于系統(tǒng)。
三、要點法
即在復習過程中,尋求知識中的要點,抓住要點也就抓住了問題的主干。這就要求大家必須弄清楚本課、本單元、本階段教材的要義所在,吃透教材才行。
四、檢測法
即在復習中,運用檢測這種手段,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欠缺而采取不同的彌補措施。例如課內(nèi)各種檢查、單元檢測、個別提問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五、提綱指導法
要求教師列出本階段的知識要點,可以以課為單位,也可以以單元為單位,還可以以期中考試的前幾單元為單位,以提綱的形式把知識點列出來,學生比照提綱進行復習活動。
六、分類性復習
就是對知識進行梳理,分清類別,從而使得復習過程更為條理。例如,語文的復習,從大的方面分,可以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寫作等部分。小的方面分,基礎知識又可以分為識字、生字、詞語書寫及運用、積累的句子、文學常識、基本背誦內(nèi)容等等。
常說教無定法,其實復習也是如此,要因科目制宜,因?qū)W生制宜。
【教師如何做好期中考試前的復習】相關文章:
如何做好品質(zhì)管理05-06
如何復習小升初數(shù)學07-19
如何做好客戶服務06-08
酒店如何做好成本控制06-21
如何做好審計項目主審02-09
如何做好管理溝通09-05
如何做好審計工作04-10
如何做好項目的售前工作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