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yōu)秀的紀實攝影作品欣賞
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素材來源于生活和真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紀實攝影的一些優(yōu)秀作品,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935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依·斯特萊克(Roy stryher)就提出要為紀實攝影下一個定義,但迄今為止,都沒有一個公眾認可的定義。紀實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就攝影而言,最先使用“紀實"一詞的是20世紀初法國攝影家歐仁·阿特熱。“紀實”這個詞源于拉丁文的"docere",意思是"教導",紀實照片的功能不止于傳達信息,他還教導觀眾從他所透露的真相認知社會的某個層面。
1940年,美國紀實攝影家多蘿西婭,蘭格(Dor other lange,1895-1965年)為英文“紀實攝影”概念確定了理論意涵。觀點:紀實攝影反映當下,為將來作影像實證。紀實攝影反映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記錄人的活動;描繪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制度、習俗等;揭示影響人類行為的生活方式;不僅需要專業(yè)工作者參加,而且還需要廣泛的業(yè)余攝影愛好者參與。
1985年,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碩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萊恩(stphani e Am Rlein)在《紀實攝影的新定義》中說:
1、紀實攝影是由一個技藝高超,富有獻身精神的攝影家以任何畫幅的照相機拍攝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類狀況的現實本質,展現生活條件,無論是好是壞。
2、紀實攝影是對被研究社會狀況的視覺描寫。其中流露出拍攝者的關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變化。
3、紀實攝影是解釋人與環(huán)境,人與社會活動之間相互關系的解說性照片。
《紀實攝影》封面中文“紀實攝影”概念的創(chuàng)始人是王惠敏。1984年,該詞初見于《國際攝影》,是當時的編輯王惠敏臨時想出來為國外某一種攝影樣式起名的。在流行拿來主義的20世紀80年代,這個被對應為英文“Document Photography”的概念,很快就在國內作為一個有特指而沒有確切定義的孤立存在概念,普遍使用開來。
紀實攝影是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攝影家們,秉承人道主義精神和善良準則,以無比的毅力甚至是獻身精神,深入人類的生存實際,真正的了解并尊重被攝對象,不虛構、不粉飾、不夸張,大多以抓拍的方式再現的真實的情景。紀實攝影作品無論美好或是丑陋,目的都在于表現一個真實的世界,引起人們的關注,喚起社會良知,同時記錄特有的文化,為后世留下寶貴的歷史財富。
紀實攝影技巧
(一)什么是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一般來講是真實的抓拍,也可以事先計劃好一個提綱,比如拍攝一個專題,就可以事先擬好要拍攝的提綱去長期關注和拍攝,有的專題拍攝幾年~幾十年都有,如此大的跨度對社會起到一定的社會文獻價值。
如果往深刻去理解紀實攝影還是記錄社會生活等的攝影,與單純的記錄攝影不同之點是,將拍攝到的內容強烈訴諸于人民的個體報道性質的意思。
紀實攝影表現攝影家對環(huán)境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的追求……紀實攝影家以冰冷的機器記錄邊緣景象或被人有意無意間“忽視”的事實,卻往往能借著影像的力量,使攝影成為參與改造社會的工具。從紀實攝影發(fā)生的社會背景與歷史沒載看,它的批判性和干革命性不言而喻。副產品紀實攝影史就是一部攝影家對人世間的不公、黑暗、動亂、肅削……進行記錄、表述與傳播的歷史。通過影像,他們達到宣傳鼓動,進而促進社會變革,使人間更美好的目的。
(二)紀實攝影分類
按主題:
1、重大事件
2、百姓生活
3、社會風景
按動機:
1、社會紀實(報導式紀實攝影)
2、文化記述(文獻式紀實攝影)
3、紀實人文(日記式紀實攝影)
紀實攝影最可貴之處是時間,時間告訴后人照片上的人不在了,可是照片依然留存意義重大,大家要多拍身邊人和家人。
【優(yōu)秀的紀實攝影作品欣賞】相關文章:
我的攝影作品12-27
世界大師經典攝影作品賞析07-03
行草書法作品欣賞06-25
關于楷書的書法作品欣賞06-02
顏真卿的顏體書法作品欣賞12-05
我的攝影作品作文(通用24篇)09-02
優(yōu)秀的讀書小報作品精選07-13
攝影作品使用權協議書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