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語文教學生活化
應該承認,確有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把應考(特別是應付高考和中考)的需要作為教學內(nèi)容取舍的唯一依據(jù)。這種應試語文不但使語文在學生眼里失去了應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學生語文知識懂與會的分離,學與用的脫節(jié),最終我們所追求的語文教育成效也自然無從談起。這與我們所追求的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最佳目標相比,無異于南轅北轍!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我通過學習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于漪等語文教育大家有關語文與生活關系的一系列精辟論述,并聯(lián)系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進行的一些思考,深感要使學生真正扎扎實實地掌握并得心應手地運用語文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須打破語文與生活之間的厚障壁,讓語文教學與學生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與社會天地相接壤,使語文教學突破應試語文的束縛而成為生活語文。
這里的生活語文之生活二字,不單指語文教學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運用語文,還包括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陶冶靈魂、磨練思想、完善人格水融,使二者互相促進,使語文教育達到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第一須認定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第二須認定國文是發(fā)展兒童的心靈的'學科以及于漪老師所說的變語文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fā)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中學生,不用機械訓練消磨學生的青春的理想境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語文也可以稱作素質(zhì)語文。
所謂語文教學生活化,強調(diào)的是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nèi)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習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陶行知語)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并磨礪人生。
1.語文講讀生活化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舊時書齋學子的典型寫照,然而今天的一些語文課堂上也存在著這種發(fā)霉的學究氣學生所學似乎是與自己生活無關的名家名篇,因為教師所講更多的是圍繞考試抓分而來的閱讀分析、寫作借鑒。我們主張語文講讀生活化,是指課堂語文講讀要面對中學生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智力氛圍,使學生通過具體課文的學習,自然而然地受到靈魂的陶冶和思維的訓練。講《一件珍貴的襯衫》前,我先請學生們起來談談當前出租車行業(yè)的不良風氣,學生們談到報上所載幾天前成都街頭某司機撞了人還要將受傷者打個半死然后揚長而去的社會新聞,他們義憤填膺;在隨后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會比較兩種天淵之別的人格境界,進而整個心靈都被周總理的崇高品格所震撼。學《長江三峽》,我引導學生回顧長江從兩岸猿聲啼不住到劉白羽筆下的迂回曲折的畫廊再到如今人們驚呼的第二條黃河的變遷,使學生在課文上欣賞長江昨天瑰麗景象的同時,憂慮地關注長江明天的生態(tài)狀況。語文講讀生活化,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善于尋找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jié)合點,盡可能地使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又讓學生的心靈不但與作者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而且與周圍的世界息息相通。
2.語文訓練生活化
這里的訓練,既指語修邏文的知識鞏固,也指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訓練生活化,要求教師的訓練應著眼于學生的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所用的訓練材料,應盡可能來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練習,也應盡量挖掘其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在接受訓練時,便會感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講短語、句子知識,可以從學生交來的請假條人手;改病句練習,最好從學生日記、作文中找例子;修辭方法的訓練,不妨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各類廣告另外,語文訓練是最容易在統(tǒng)一標準中扼殺學生的思維個性的,因此,我們尤其應該注意保護甚至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我布置初一學生每天寫日記,剛開始有不少學生總喜歡編造脫離自己生活真實與認識能力的成人化語言、英雄化思想,我批評學生時,他們還不服氣:以前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嘛!于是,我反復給他們講,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是日記的生命;同學們在沒有成為雷鋒之前,卻人人編造雷鋒日記,這首先不是日記是否真實的問題,而是做人是否真誠的問題;每一位同學的生活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每一位同學的心靈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
【如何將語文教學生活化】相關文章:
如何將數(shù)學的教學生活化03-31
如何將數(shù)學生活化06-19
如何將數(shù)學課堂生活化06-22
語文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05-10
如何使語文生活化07-11
數(shù)學教學如何生活化05-26
高中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論文05-23
如何將語文課文概括梳理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