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討的事情,對于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長中,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yōu)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fā)展也不一樣。
送給家長的話
送給家長的話
▲家長都希望教師多提問自己孩子,惟恐孩子發(fā)言表現的機會比別人少。其實,對于孩子來說,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傾聽——這才是學會學習的關鍵。沒有了靜聽和沉思為前提,所謂“積極發(fā)言”,只是為表現而表現的低效鬧騰而已。
▲一次考試的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掌握了沒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讀書。即使從應試的角度考慮,從長遠來看,讀書也是所有功課植根的土壤,他的貧瘠與豐厚,關系實在重大。
▲讓學生直面學習中的困難,打破快樂輕松學習的神話,這是每一個明智的師長要做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收獲的,將不僅是知識,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難的勇氣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養(yǎng)育養(yǎng)育,在物質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撫養(yǎng)。
▲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為了將來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則問題越積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將不堪其苦。
▲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平時不聞不問,考差了大發(fā)雷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當人們說這個孩子和哪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
▲同在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如果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不要向孩子提學習`要求,更沒有資格責備他們。
▲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fā)掘。然后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那就從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鋵,無論是基礎知識,閱讀還是寫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徑都是課外閱讀。▲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fā)展的方向。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于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是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學生取得優(yōu)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欲,這些素質,對于孩子的成長,太重要。
▲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的重要?墒,那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zhàn)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yōu)秀。
▲對于那些多動和富于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這種情況發(fā)生。
▲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霸诩液苋涡!边@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討的事情,F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對于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長中。當大家都動起來,群策群力了,這個集體才叫厲害呢1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我非常贊同
▲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
一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yōu)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薄⒆訉W習是艱辛的,這是一個爬坡過程,一旦上了路,對于您的家庭、對于教師,都是一件幸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然要竭盡全力引導、幫助他們,如果在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孩子將多么幸福。
▲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看起來沒有差別——五年之后,他們將有多么不同。▲不要著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只要他在讀,只要他這周比上周進步就值得高興,就應當鼓勵。
▲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長一截——一學期就在全然不同的兩個檔次了。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fā)展也不一樣。
家長送給孩子的話
家長送給孩子的話
2016年快要結束了,我想把幾句重要的話送給做父母的朋友們,希望在孩子心理成長的路上,父母都能吸取好的經驗,陪伴孩子慢慢長大。
父母要記得,孩子總是處在發(fā)展中的
發(fā)展的意思是“變化”,如果把孩子一直當成小孩去養(yǎng)育,那沖突的顯現就成為了必然。人生的三個重要時期分別為2-5歲、11-16歲、18-25歲,一般人過了25歲基本就進入穩(wěn)定狀態(tài)。父母輩兒的人基本上是穩(wěn)定的社會人,工作穩(wěn)定、人際關系穩(wěn)定、經濟情況穩(wěn)定。這種穩(wěn)定的局面使得父母較難接受孩子的成長變化,就像我們常常感嘆“孩子長得這么快啊!”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是很快速的。我常常聽到許多剛上初中的孩子的父母們感嘆說:“小學的時候挺聽話的,怎么上了初中就這樣了呢!”嗯,其實如果媽媽爸爸會有這番感嘆是件好事兒,這正好印證了孩子的心理成長。
一個瘋狂的孩子后面,必定有一個瘋狂的母親或者父親。
情緒化是孩子們常有的問題,臨床證實,越是情緒化的孩子,必然身邊越是有一個易于情緒化的家長陪伴,或者是爸爸媽媽之間激烈的交流方式影響了孩子。孩子的老師是父母,家長們最好嚴格秉承老祖先傳授的“上行下效”的口訓,在孩子面前做好父母,才能使家長們教育更具影響力。
有時候是媽媽在依戀孩子,阻止孩子的成長
孩子有新潮的觀念呈現的時候,或者是孩子開始注重外表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是會為孩子的長大而高興呢?還是會草木皆兵地暗地里調查孩子、打壓孩子的觀念和行為呢?如果是后者,那是媽媽在依戀孩子。因為中國母親的母性很強悍,當孩子不再像一個小孩兒那樣天真可愛時,媽媽們就伸開臂膀,開始打壓孩子的各種不像小孩兒的表現并控制孩子的想法和行動。這很有趣兒,媽媽討好型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危險
這句話常常針對單親家庭或者母親在家中沒有地位的家庭而言。這種環(huán)境下,母親或者父親失去了作為長者本該擁有的權威地位,從而喪失了作為父母的功能。有時候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沒有時間帶,就交給奶奶或者外婆帶到上小學才回到媽媽身邊。因此這類媽媽會心生內疚感,覺得孩子怎么做都不為過。在一個家庭系統(tǒng)里,爸爸是山、媽媽是水、孩子是一顆被山水保護的小苗兒,或者媽媽是山爸爸是水,無論怎樣,都不能孩子是山,這樣教育本身會變得沒有力量,作為父母的教育功能也就喪失了,如此下來,孩子的成長也就充滿了危機。
不存在沒有毅力的孩子
常有家長說,我的孩子沒有恒心和毅力,三分鐘熱血。結果我發(fā)現這個被家長認為三分鐘熱血的孩子,在電腦游戲上可以鉆研到非常高的層次,甚至可以在全國的游戲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的獎項。我問孩子:“你是怎么拿到這個第一的?是天賦嗎?”孩子竟然說:“當然要練習啊!我曾經練這個鍵盤操作練到手抽筋呢!”是誰說這個孩子沒毅力的?只能說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沒有得到過學習好的成就感吧,家長們不要隨便給孩子下定義扣帽子!
想消除孩子們的消極情緒,最好適當地洞若觀火
客觀上講,消極情緒如果不是你強留住它,那么它表達了一段時間以后就會消失,因為情緒是一種能量,能量會根據一種遞減的方式消耗。如果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孩子的消極情緒有增無減,那么家長們就該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加劇了這種情緒,才使得情緒保留下來呢?我們并沒有生活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一切總在發(fā)展,喜怒哀樂都是生活的常態(tài),不必過分樂觀或者消極悲觀,因為常態(tài)是最無法逃避的。因此我一直強調“體驗”對于生命的重要性。做父母的,若能多多體驗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很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