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jié)、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jié)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學習生字
1、學習會認的.字。
2、學習會寫的字。
3、學生書寫。
三、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CAI出示第一幅圖:
、 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 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 小組討論,并說說。
2、CAI出示第二幅圖:
、 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 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⑴ 小聲朗讀課文:
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⑵ 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nèi)容:
想想哪些內(nèi)容圖上已經(jīng)畫出來,哪些內(nèi)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墻頂部外側(cè)建筑的兩米多高的齒形墻。
瞭望口:指齒形墻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齒形墻上用來射箭的洞。
五、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
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
4、學生發(fā)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 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⑵ 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一是使學生感受到“長”而“高大堅固”又“氣魄雄偉”的長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當年修筑長城時,在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樣浩大的工程,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jié)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3、下面是幾位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贊譽之詞: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
(俄羅斯原總統(tǒng)葉利欽)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么樣的智慧和力量。 (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五、作業(yè)
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板書設計】
形態(tài) 像條長龍
城墻頂上 氣魄雄偉
長城 構造 高大堅固 城墻外沿
方形城臺 偉大奇跡
聯(lián)想 血汗、智慧凝成
長城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北師大版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二遺跡《長城贊》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我上課的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這個班的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很多學生的語文基礎非常不錯而思維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課堂上總會出現(xiàn)一些精妙的回答。
【教學內(nèi)容分析】
《長城贊》是一幅長對對聯(lián),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綿亙?nèi)f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民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分析】
1、指導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和如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lián)想。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等重點句子的意思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l(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誰能把自己親眼見到的長城給大家描繪出來?并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好,萬里長城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檢查預習。
。ㄈ┏鍪痉糯蟮拈L城彩圖或放映幻燈片,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邊看邊聽,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
交流研討:對聯(lián)是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長城的?學生介紹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指名讀課文
1、放映長城的圖片,播放歌曲《長城頌》讓學生形象感知長城的氣勢雄偉。
2、精讀品味,語言賞析
鼓勵學生充分自讀,理解大意,了解對聯(lián)的對仗工整,音韻和諧,體味對中華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讀和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激發(fā)。
(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觀察畫面時產(chǎn)生的視覺形象與語言文字相結(jié)合,準確描述事物特點的)
(四)作業(yè)。
1、復習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ㄒ唬⿲。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從中了解了長城的氣勢雄偉、高大堅固,F(xiàn)在,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樣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描述長城的?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默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加粗字的意思。
3、齊讀,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ㄌ崾荆阂驗椋孩匍L城是那樣氣勢雄偉;②長城是那樣高大堅固;③長城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齊讀課文(六)指導背誦。
。ū痴b方法提示:兩個自然段共四句話,按句子背誦,第1句話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連背誦,邊讀邊思考邊記憶。)
。ㄆ撸┳鳂I(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課堂練習】
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作業(yè)安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學生課本。
2、多媒體課件。
長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長城》教學設計。
2.智能目標:
、僦笇W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谧x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板書課題)
2.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么?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何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何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后兩節(jié)分別寫了什么?(作者的聯(lián)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tài)的長城寫活了)
(2)列出數(shù)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長城》教學設計》。
(1)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2)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根據(jù)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討論后歸結(jié)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智慧體現(xiàn)在哪里?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jié)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jié)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臺
2.老師總結(jié)談話。
五、延伸性作業(yè)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么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為題寫一篇辯論稿,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簡評
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tǒng)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nèi)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嚴謹細密,條貫統(tǒng)序,易于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范。
長城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生齊讀課題)
4、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ㄟ\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nèi)容的、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chuàng)造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ㄟ\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詩篇
不朽有哪
8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fā)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9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10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12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ㄍ怀鲋行模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xiàn)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nèi)容分組讀、
生評議、
15指名讀,
生評議、
16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ň┖即筮\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ㄏ嗨浦幵谟冢罕,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jié)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jié)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lián)系奇跡的歷
5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6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7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8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10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
11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jié)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yè)、
長城教學設計5
一、解題:
長城在風雨中屹立了兩千多年,成為中華民族漫長歷史的見證。它是那么雄偉,又那么神奇。千百年來,激發(fā)了多少人贊美它、歌詠它、探索它。本文以游蹤為線索,考察了一段最古的長城,并且以唯物史觀評價了趙武靈王的英雄業(yè)績,贊揚了他敢于沖破傳統(tǒng)習慣和保守思想的革命精神。文章既描繪了旅游風光,又抒發(fā)見解,夾敘夾議,把游記與史論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是一篇別具一格的游記散文。
二、課文的總體分析:
1、課文的段落劃分和大意:
第一部分(1——2)略寫從居庸關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塞外風光。
途中,用了一個“敞”字,形象地寫出了原野的廣闊,并與河北平原相提并論,反襯已經(jīng)是沃野千里的塞外風光。
第二部分(3——8)寫大青山的自然條件和在古代的戰(zhàn)略地位及趙長城遺址。
A、(3——5)寫大青山南北的“迥乎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南麓今古自然條件的變化,指出這里古代曾經(jīng)是“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沒的地方”;
B、(6——8)寫大青山南麓在古代漢族與游牧民族抗爭中的戰(zhàn)略地位,闡明了趙長城產(chǎn)生的歷史原因。
第三部分(8——12)寫游覽趙長城,睹物思人,盛贊趙武靈王是英雄。
從遺址和史料兩個方面考證了趙長城,證明這是一段最古的長城,并與秦始皇作比,贊美趙武靈王是一個“大大的英雄”,頌揚了他的開創(chuàng)精神,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性和現(xiàn)實性。
2、閱讀課文,說說本文的文體特色。
這是一篇游記與史實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游記散文。
游記是散文的一種。它以生動、輕快的筆調(diào)描寫游覽中的所見所聞。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神話傳說等等,都可作為游記的題材。游記的寫作方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記人,也可以狀物寫景,描述中往往帶有抒情的成分或議論的成分。能給人以思想教育和美的享受。有的游記還介紹有關的自然或歷史的知識。具有科學意義。游記可以分為一般游記和科學游記等等類型。本文與其它游記散文不同的是在記游的同時,加入了史料的考證。
3、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
線索是作者訪古的游蹤。
從北京出發(fā),過居庸關,到呼和浩特,再由呼和浩特經(jīng)集寧,到大青山(古陰山),考察大青山上的一段最古的長城。
4、從居良關到呼和浩特,沿途風光有什么特點?文章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沿途風光的特點是:肥沃的田野,各種各樣的莊稼。
作用是反襯出蒙古的變化。(作者想像中的塞外是;黃沙白草,一片荒涼。實際上這里是:
無垠良田,茂盛的莊稼。通過這樣的反襯,顯示出蒙古的巨大變化。)
5、研讀課文,比較大青山的基本變化。
。1)比較大青山南北的自然條件的不同。
自然條件地理位置自然特色
波狀平原大青山北面少草木,多大沙《漢書匈奴傳》
狹長平原大青山南面陰山屏障下狹長平原
。2)比較大青山今昔的不同。
大青山自然條件自然特點
漢代森林、草原、鹿群、花囿。草木茂盛,多禽獸《漢書匈奴傳》
現(xiàn)代樹木不多一個平靜的原野安閑地躺在黃河岸上
6、作者是怎么樣描寫大青山南麓的原野的?寫這片原野有什么用意?
作者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原野。顯示出它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為下文引出長城奠定基礎。
“秋天的陰山,像一座青銅的屏風安放在它們的北邊!笔潜扔。
“從陰山高處拖下來的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在黃河的岸上,沐著陽光。”是擬人。
它們共同構成了陰山美麗詳和的景色。在古代,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程度較高,只有擁有肥沃的土地,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的發(fā)展。所以這塊與眾不同的土地,就成了各民族矛盾沖突激烈的地方,從而引出了修長城的`歷史背景。
7、王昌齡曾經(jīng)寫有一首《出塞》的名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有一首《敕勒歌》:“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闭埪(lián)系這兩首詩歌,閱讀第二部分課文。從縱比的角度,談陰山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陰山在歷史上不僅僅有重要的經(jīng)濟地位,而且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是每個朝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在古代,陰山一直是民族關系最緊張,矛盾最尖銳的地區(qū)。王昌齡的《出塞》反映了唐代邊疆戰(zhàn)事頻繁的情況。正因為陰山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歷代王朝想要國泰民安,就要固守陰山。這也正是長城修筑于此的原因。暗示長城是民族矛盾的產(chǎn)物。)
8、課文的標題所寫的是“一段最古的長城”,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斷定的?
這段最古的長城在包頭市西北的大青山上。是依據(jù)長城遺址和《史記》中的記載來斷定的。(作者登臨包頭西北的大青山,看到了這段古長城高處達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層次很清楚,還有一個古代的廢壘。又據(jù)《史記匈奴傳》記載長城的起止情況判定這一部分長城是最古的長城。)
9、作者為什么稱贊趙武靈王是一個大大的英雄?他的行為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因為他筑長城,發(fā)布“胡服騎射”的命令。他銳意進取,勇于改革的精神,現(xiàn)代社會仍然需要。
“當然,我說趙武靈王是一個英雄,/(因果)不僅是因為他筑了一條長城,//(遞進)更重要的是他敢于發(fā)布‘胡服騎射’的命令。”這是一個多重復句。展示了趙武靈王被稱為英雄的兩個側(cè)面。這位趙武靈王不墨守成規(guī),銳意進取,勇于改革,敢于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受到阻力時,他仍然迎難而上,取得成功,在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nèi)匀恍枰@種精神。因為有了這種精神,社會才能進步。
10、文章的題目為“一段最古的長城”,而在實際上,涉及長城的文字并不多。是不是跑題了?
為什么?
作者是圍繞長城講述相關的內(nèi)容,沒有跑題。長城是民族矛盾的產(chǎn)物。作者以長城為題,追述歷史上游牧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斗爭和文化交往,贊揚趙武靈王的革新壯舉,這些材料都與長城有關。如贊揚“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學習少數(shù)民族的長處,目的是為了抵銜胡人的入侵,與修長城是同一目的。
三、重要的句段理解:
1、“火車走出居庸關,經(jīng)過了一段崎嶇的山路之后,自然在我們面前敞(打)開了一片廣闊的原野,一片用望遠鏡都看不到邊的原野,這就是古之所謂塞外。”能把“敞”改為“打”嗎?為什么?
不能。“打”不能表達出塞外高原的無垠(際)的特點!俺ā弊中蜗蟮乜虅澇鲆曇皬恼〉纳铰纷叩綇V闊無垠的原野上,眼前豁然開朗的感覺,突出塞外高原的空曠的特點。
2、“我們都想從鐵道兩旁看到一些塞外風光,黃沙白草之類,然而這一帶既無黃沙,亦無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種著各種各樣的莊稼:小麥、蕎麥、谷子、高粱、山藥、甜菜等等。”這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格?有什么好處?
用了反襯的寫作手法。寫出了蒙古嶄新的景象。作者用想像之中塞外高原的景象反襯眼前的肥田沃土的塞外風光。展示了人類對大自然的改造的力量,展示了新時代的內(nèi)蒙古欣欣向榮的景象。
3、“秋天的陰山,像一座青銅的屏風安放在它們的北邊,從陰山高處拖(拉)下來,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放)在黃河岸上,沐(曬)著陽光!
、倌苡美ㄌ栔械淖痔娲鷨幔繛槭裁?——不能。形象地寫出景色的優(yōu)美。原文的三個字,用了擬人的手法,突出了陰山下詳和寧靜的特點。與“安閑”這個詞語能合理地搭配。
、谟昧耸裁礃拥男揶o手法?有什么好處?——用了擬人和比喻,形象地寫出了陰山下原野的詳和安閑的特點。為下文修筑長城作了鋪墊。
4、“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國的人國的人力物力,僅僅(只不過)連接原有的秦燕趙的長城并加以增補,就引起了民怨沸騰(民怨)!
能替換括號中的詞語嗎?——不能。原有的詞語本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秦始皇的不足反襯趙武靈王的英雄業(yè)績!皟H僅”比“只不過”的程度要深,強調(diào)了秦始皇的所作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懊裨狗序v”比“民怨”能更加形象地突出人民的不滿和憤怒。
5、“這一帶古代就是‘少草木,多大沙’《漢書匈奴傳》的地方!庇昧耸裁葱揶o格?有什么作用?
用了引用的修辭格。使文章在說明問題時更具有說服力。更令人信服。作用是:使作者的觀點更加有說服力。
6、“但是這個平靜的原野在民族關系緊張的歷史時期,卻是一個風浪最大的地方。”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風浪”的含義是什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帮L浪”在這里是暗喻。比喻民族的矛盾沖突。正因為這一帶是民族矛盾沖突最激烈的地方所以要修長城。自然地引了下文闡述要修長城的話題。
7、“陰山以南的沃野不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們進入中原地區(qū)的跳板!边@句話說明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是一個遞進復句,用比喻說明了陰山不僅僅是一快富饒的寶地,還是重要的攻守要地,在歷史上的戰(zhàn)略地位。哪一個民族要想生存得好,就必須占領它。為后文作者游覽趙長城,發(fā)表感慨,對趙長城的評述奠定了基礎,作了鋪墊
8、“這段長城高處達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層次還很清楚!边@句話從哪些角度說明趙長城的?有什么作用?
從高度、用料、建筑三個方面來說明的。
作用是表明了作者的訪古意圖。作者通過實地的考察,用準確的依據(jù)說明了這是一段最古的長城。
9、“敢于這樣做的人,難道不是一個大的英雄嗎?可以肯定這是一個英雄,一個大大的英雄!
、儆昧嗽O問的修辭格。
②作用是:表明作者對趙武靈王的贊美。
、塾梅穸ǚ磫柼岢鰡栴}后,又作出明確的回答,這是設問句的修辭格的特點。這里用這樣的句式,熱烈地贊揚了趙武靈王敢于沖破頑固的傳統(tǒng)習慣和保守思想,具有開創(chuàng)精神。同時溶化了文章的內(nèi)涵,體現(xiàn)了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
10、回答下列問題:
、俚10段文章引述了秦始皇修筑長城的史料,有何用意?
一方面反襯趙武靈王的偉大,另一方面含蓄地否定了一些人對秦始皇不正確的評價。
。ā吧踔猎诮夥藕螅有人把萬里長城作為‘炮彈’攻擊秦始皇!本渲械囊柺菑娬{(diào)的用法,表明了作者對此說法的不同意。在古代,人類較多地依賴自然才生存下來。物產(chǎn)富饒的地區(qū),哪個民族都想擁有。這樣,那些富饒的地區(qū),就成為民族矛盾激化的地方。為確保一方平安,修長城,是一個不借辦法。修長城顯示了趙武靈王的偉大,但是也不能作為秦始皇是暴君的罪證。)
②同樣是修長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同樣是修長城,趙武靈王沒有挨罵,而秦始皇卻引起民怨沸騰。這暗示趙武靈王在修長城時在統(tǒng)一思想、組織動員、政治措施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使全國君臣吏民上下齊心,共同完成了修長城的壯舉。
、圳w武靈王敢于向傳統(tǒng)習慣和保守思想宣戰(zhàn),發(fā)布“胡服騎射”命令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取他人之長,補自己的短處。提高戰(zhàn)斗力,增強國勢。(原來作戰(zhàn)時戰(zhàn)車笨重,穿寬袖大袍,作戰(zhàn)自然不方便。為了作戰(zhàn)方便,靈活,趙武靈王下令戰(zhàn)士改穿胡人的短衣長褲,腰束皮帶,腳穿長靴。在趙武靈王在位期間,越國終于成為七雄之強。)
④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將趙武靈王與秦始皇作對比的?
A、秦集七國的人力與物力——趙僅僅以一趙國之人力和物力
B、秦連秦燕趙三國長城——趙以一國之力修長城
C、秦修長城引起民怨沸騰——趙武靈王沒有挨罵
⑤說說下列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A、引用古文獻——說明陰山的自然條件。
B、引用蒙古語的意思——說明大青山在古代的自然環(huán)境。
C、引用古跡(趙長城)——說明趙長城是一段最古的長城。
、薇疚脑趯懽鞣椒ㄉ蠆A敘夾議,真實地記錄了游記中的見聞和所感。指出下列的文字是屬于“感”屬于還是“見聞”。
A、1、2段遼闊而肥沃的塞外高原(見聞)
B、3至5段大青山南北的自然環(huán)境(見聞)
C、6、7段歷史上民族紛爭的焦點(感)
D、8、9段考察判斷趙長城(見聞)
E、10至12段趙武靈王無瑰于英雄的稱號(感)
、摺昂T射”出自《戰(zhàn)國策趙策》。
、嘞旅鎸φn文理解不正確的項是(D)
A、本文雖用文學語言描繪了陰山以南的沃野美景,但不是文章的目的,而是以考察歷史為主要目的的。
B、文章以游蹤為順序,體現(xiàn)了史論的邏輯性,融游游記與史論于一體。
C、文章多處引用古代資料,印證作者的見解,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也豐富了讀者的知識。
D、本文以一段最古的長城為題,內(nèi)容重在贊揚趙武靈王的業(yè)績。故此題目與內(nèi)容相去甚遠。
長城教學設計6
【情景說明】
《長城》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十七課的內(nèi)容,這篇課文的后兩篇課文分別是《頤和園》、《秦兵馬傭》,這三篇課文共同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這篇課文的主要目標:通過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認識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這是重點,也是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兼顧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tǒng)一。根據(jù)這一要求,結(jié)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自讀自悟教學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XX年,我國航空飛天史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中國首次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從而我們認識了一位英雄,他是誰?你們知道么?那你們知道楊利偉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對,是長城!
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
1、長城雄偉壯觀、高大堅固,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八大奇觀之一。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長城之風光。
板書:
長城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認真觀長城形,仔細聽配樂誦。
播放多媒體課件:長城概貌及近景圖,并配有課文朗誦。
。、同學們,看完畫面后,你們想說點什么?請談談自己獨特的感受。
。场⒋蠹艺f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現(xiàn)在一定很想知道有關長城的情況,那么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課前布置過的)。
。ㄉ梢越涣鏖L城的地理位置、長城的自然風光、長城的歷史價值、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說,還可以是自己親臨長城的切身體驗。)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請同學們讀課文,看看從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指名說。
學生可能會交流到長城很長、長城高大堅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等等。
2、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3、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想一想你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础W生小組學習,自讀自悟。
。怠⒂懻摻涣鳎
、 交流一:
從“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斌w會到長城氣魄雄偉。
① 明確觀察點:
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ㄟh看長城)
你從哪看出來的?
、 請同學們再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
。▽W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蜿蜒盤旋”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第一幅遠看長城圖。
(借助圖理解詞語,從而體會到長城的特點。)
、 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ù虮确健⒘袛(shù)字)
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例數(shù)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 指導朗讀:
請同學們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讀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指名讀、男生讀、齊讀,給予學生鼓勵。)
、 指名試背課文第一自然段。
、 交流二:
從“從北京出發(fā),不過幾十公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了望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斌w會到長城氣魄雄偉。
① 明確觀察點:
這是在哪里看長城?
(近看長城)
你從哪兒知道的?
②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高大堅固)
、 長城的結(jié)構(設計)到底如何?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jié)構圖。
指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
。送、射口、齒形墻總稱“垛口”。)
、 學生指著黑板上的簡筆畫介紹長城的設計。
(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
說說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
。▽W生根據(jù)搜集的資料和生活想像展開。)
小結(jié):
可見長城的設計十分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你覺得古代勞動人民怎么樣?
。斆、聰慧等)
、 指導朗讀。
、 老師找個同學當小導游,邊看長城近景錄象邊給大家介紹。
。ㄕn件播放長城近景錄象,指名當導游介紹長城。為背誦第二自然段做準備。)
、 聽了他的講述,我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們能背下來么?指名試背誦第2自然段。
6、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lián)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
。ㄖ该x)
、 作者想到了什么?
⑵ 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ń處熯m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知道朗讀。)
“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蓖瑢W們算算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么?
你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
(學生展開想像)
可見為了修筑長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
、 指導朗讀:
你能讀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易?
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課件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才”你體會到了什么?再讀這一句話。
、 教師小結(jié):
在崇山峻嶺之間修筑長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勞動人民巧妙設計長城,不正體現(xiàn)勞動人民的智慧嗎?
、 假如這時你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呢?
、 正式這雄偉的長城,正是這偉大的勞動人民,讓作者激動、感慨。讓我們再次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創(chuàng)設情景,感情升華
1、再次朗讀全文。
。病㈤L城,我們的驕傲!驕傲的不僅是你的氣魄雄偉,更是你所體現(xiàn)的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
。▽W生自由談話)
。场⒈本┦俏覈氖锥,每年會迎接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朋友來,他們一定也會參觀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寫一篇長城的導游詞。
【教學反思】
在教學《長城》這篇課文時,考慮到學生對長城的認識并不全面,僅*課文中兩幅插圖和課文描述,學生不能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對此,我在布置學生搜集資料的同時,也整理了大量的有關長城的圖片、視頻資料并制作成課件,結(jié)合對課文的學習逐步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開課伊始,我首先創(chuàng)設“楊利偉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的情境,引出學習內(nèi)容。然后把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的情感隨著畫面的變化起伏而推進、延續(xù),與此產(chǎn)生共鳴,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與文本交流的興趣。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jù)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后結(jié)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fā)現(xiàn)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jié)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jié)構圖。并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從內(nèi)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后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對長城的贊嘆和歌頌。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隨著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大量平時難以收集的資料,使教學過程更加直觀。但同時教師也要巧用資源,讓自己的課堂回歸到一種自然樸實,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惠。
【專家點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tǒng)一。我們的教學,經(jīng)常是重視了知識的傳授,忽視情感培養(yǎng),強調(diào)了語文的工具性,忽略人文性。《長城》這一案例,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抓最后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當好引導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認識,珍惜并保護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特別是教師巧妙利用插圖,理解詞語和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進修筑長城的年代,認識到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長城教學設計7
一、導入新課
。、提問:誰去過長城?誰知道長城磚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小結(jié):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修建的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者用的。長城上的磚一般重量為15千克,長36.5~38.5厘米,寬18~15.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這篇童話中的長城磚有哪些經(jīng)歷,遇到了什么問題,看看我們能不能幫助它。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字詞:綿延、防御、羨慕、自慚形穢、軟緞、陳列、鍍金、里程碑、熱淚盈眶、剛毅、靈魂、妄自菲薄
。、解詞:
自慚形穢:原指為自己的容貌舉止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綿延萬里:延續(xù)不斷,很長很長。
妄自菲。哼^分地輕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批注。
2、思考:
、旁谖淦鞲叨劝l(fā)展的今天,長城磚產(chǎn)生了哪些想法?
、坪髞戆l(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锹牭饺藗儗ψ约旱母叨仍u價,長城磚的思想有了什么樣的轉(zhuǎn)變?
。、展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4、全班討論。
5、分角色朗讀。注意長城磚的心里變化過程,先是自慚形穢后驚訝而深思,到自信的語氣。
。、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武器高度發(fā)展的.今天,長城磚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贊揚聲中,他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師總結(jié)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話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四、小結(jié)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確對待。成功了也不驕傲,這樣才使我們有一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板書設計】
20長城磚
自慚形穢──贊揚──自尊自信
【教學目的】
。、認識8個生字,理解“自慚形穢、神采飛揚、熱淚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語”等詞義。
。、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3、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認識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础⒎纸巧首x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難點: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認識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長城教學設計8
預習提示:
1、熟練朗讀課文,想想:文章都介紹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試著讀出長城的氣勢來。
2、自學生字所在詞語,寫會生詞,并理解難懂詞語。
3、搜集與長城有關的故事、傳說、圖片資料等。
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1、認識“祟、峻”等11個生字,會寫“崇、旋”等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崇山峻嶺、盤旋”“智慧、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3、了解長城的結(jié)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與處理相關資料信息的能力,激發(fā)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長城的結(jié)構,體會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的特點。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單元主題: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1、圖片展示遺產(chǎn)風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明確單元的學習目標: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有關的資料。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揭題:據(jù)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ǘ嗝襟w演示,激發(fā)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二、初識長城,檢查預習
1、有些同學曾經(jīng)登過長城,有些同學在課前查了資料。那么關于長城,你了解多少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
2、交流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自由談)
3、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長城,我們先要過字詞關。(出示各種方式認讀,提示書寫。)
出示:一組:崇山 峻嶺 蜿 蜒盤旋,用其中一個詞說話。
二組:城磚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臺,讀讀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組:三組:血汗 智慧 凝結(jié) 氣魄雄偉 奇跡,說成一句話。
4、讀書最高水平是“把書讀成一句話”,快速瀏覽,你認為是哪句?為什么說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三、精讀品味
1、圍繞“為什么說長城是偉大的奇跡?”用心讀書思考。
2、交流:
(一)遠看長城
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1、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蜿蜒盤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列出數(shù)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3、指導朗讀
。ǘ┙撮L城
1、出示近景圖,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你從哪兒知道的?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3、討論:長城的設計到底有什么巧妙之處?
4、由衷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5、千百年過去了,幾經(jīng)風雨滄桑,長城巍然屹立。齊讀。
。ㄈ┯砷L城想到
1、站在長城上,你會想到什么?齊讀第三段第一句。
2、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修筑長城的?讀本段,畫出感受最深的詞句。
你從哪些文字中讀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艱難和智慧?
。1)“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蓖瑢W們算算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么?
。2)你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 讀著這樣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么?
3、千百萬勞動人民挑戰(zhàn)生命的極限,累累白骨,這是何等悲壯!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ㄋ模┵澝篱L城
1、假如這時你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呢?
2、出示名人贊長城的話語。
3、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
四、作業(yè)
1、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截止20xx年7月,我國已有長城、故宮等29處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請在課外查找相關資料,多渠道地了解我國豐富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編寫一期“神州風光”宣傳小報。
2、完成練習冊。
長城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深刻領會語句的內(nèi)涵,感受長城悠久的歷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點)
2、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有的形式——對聯(lián)。(難點)
3、熟讀成誦。激發(fā)學生誦讀、積累古跡上的對聯(lián)的興趣。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對對子游戲。(5”)
1、如天對地,室對家,少對多,明對暗,美對丑,真對假,善對惡,繁對簡,朝對暮,盛對衰,庭對院,井對池,山川對河流,落日對流霞,楊柳岸—杏花村,蘋果臉————葡萄牙,狗尾草———雞冠花等。
2、你知道對對子有什么規(guī)律嗎?(師相機板書: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對、內(nèi)容相關等字眼。對聯(lián)做到了這些要求,就形成了兩兩相對的特點,使對聯(lián)對仗工整,讀來才朗朗上口。)
3、根據(jù)對子的特點試著找兩兩相對的詞。(幻燈出示)
【通過游戲讓學生明白對聯(lián)的特點,為下面的授課做準備】
一、 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3”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師引:關于它,你還了解多少?(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長城的資料,師補充p15的小資料1)
師引:萬里長城居“世界八大奇跡” 之首,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它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贊》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2”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1名讀課文,注意糾音。
3、本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對聯(lián))
4、齊讀對聯(lián) ,讀準字音。
三、體裁引入,理解內(nèi)容。
1、這幅對聯(lián)給你讀起來的感覺怎樣?(順口、有節(jié)奏、好讀等)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預設1:因為它有很多地方做到了兩兩相對,比如:起對跨等,使對聯(lián)對仗工整;預設2: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相同、簡短等使對聯(lián)出現(xiàn)許多兩兩相對的詞語。)5”
2、找一找兩兩相對的詞語?在書中圈一圈。
3、集體交流。(出示幻燈2——兩兩相對)
4、師生合作讀全文,讀出節(jié)奏。(如師:起春秋,生:跨峻嶺)
師: 由于對聯(lián)對仗工整,所以我們讀起來就很有韻味。然而這幅對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內(nèi)含豐富、意義深遠。我們再來一起走進它,首先請大家齊讀上聯(lián)?你讀出了什么?12”
預設:讀出了長城經(jīng)歷的年代長久,都經(jīng)歷了哪些年代?(引:上下共有兩千年,可謂歷史悠久)誰來讀讀,讀出這種歷史感來?(師相機板書:上下五千年)
預設:讀出了長城是中華民族勞動與智慧的結(jié)晶。從哪里看出的?
預設:讀出了人們修筑長城時的艱辛。從哪里看出的`?——費(你很會抓字眼來讀書)
師:如此悠
久、巍峨的長城是誰修筑的?(數(shù)不清的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怎樣修筑?(靠人力和智力)他們在沒有起重機等現(xiàn)代設備的情況下是怎樣拉石頭上去的?會遇到什么困難?(啟發(fā)想象,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師:然而這些困難都得靠什么來解決?(人力和智力)沒有任何的現(xiàn)代機械可以幫得上忙,這得需要多大的力氣?按書中說就是(費盡移山心力)
長城教學設計10
《長城》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長城》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十七課的內(nèi)容,這篇課文的后兩篇課文分別是《頤和園》、《秦兵馬傭》,這三篇課文共同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這篇課文的知識目標:識記生字詞不難解決。但技能目標: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情感目標:認識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边@一要求,結(jié)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自讀自悟觀看圖片的方法,以學生的“讀”為主線貫穿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讀——初識長城
1 、揭題:據(jù)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多媒體演示,激發(fā)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引讀課文)
3 、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 結(jié)合課前的預習,學生反饋)
二、介紹長城以及秦始皇:(課件出示)
1、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兩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抵御外來侵略,下令修筑長城,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蜿蜒一萬兩千余里。
2、看照片,認識秦始皇。
三、課件出示長城的示意圖,了解長城途經(jīng)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詞,認讀: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垛子 屯兵 堡壘 凝結(jié) 氣魄雄偉 智慧
五、作業(yè)超市:
1、查閱長城的有關資料,寫一篇長城的導游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
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繼續(xù)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1、(情境體驗激發(fā)興趣:多媒體演示,觀看游覽長城的視頻。)
2 、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樣贊美長城的?課件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3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在書上做上批注。
二、組織交流,討論,重點賞析深入讀——品味長城
1 、學生自讀自悟,深入閱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閱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并指導朗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2):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據(jù)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學生上臺畫簡筆畫,出示課件的圖片。
四、投入情感悟讀——傾動長城 (課件出示方磚圖片)
1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 討論后歸結(jié)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聯(lián)系文中句子體會磚石多、重;運輸?shù)墓ぞ咴?環(huán)境險惡)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智慧體現(xiàn)在哪里? (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jié)”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shù)墓ぞ吣敲丛,環(huán)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fā)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 、創(chuàng)設情境(配樂描述)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 、讀---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說說讀后的感受。
6、小結(jié):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7 、指導感情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非凡的創(chuàng)造,讀出由衷的贊嘆。)
五、自由抒發(fā)激情讀——贊美長城
1 、通讀全文引發(fā)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 、心里話大聲說。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贊美。
3 、2008 年,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到時,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chuàng)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請兩名學生讀導游詞。
六、知識拓展延伸讀——深識長城
快速默讀課后“資料袋”,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興趣。
教師激情講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圖片,讓學生大聲讀出它們的名字。
七、作業(yè)超市:(出示課件)
1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歌曲、圖片資料,教師適當追問資料搜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搜集相關資料。
2 、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建立專用的資料袋,為后面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學習做準備。
《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xiàn)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shù)摹?/p>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边@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shù)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jīng)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shù)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jīng)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shù)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jié)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shù)”“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f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jiān)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jié)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懊鎸@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xiàn)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致。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xù)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著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fā)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jié)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jié)、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預習情況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情況。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二、瀏覽全文,梳理順序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2.讀后交流,梳理文章脈絡,
三、重點感悟,加深體驗
(一)感悟長城的雄偉氣魄。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在讀中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2.通過品讀 蜿蜒盤旋等重點詞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想象出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綿
延萬里的壯美景象。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jié)構特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圖文對照,了解長城的結(jié)構特點。
2.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歷史作用。
(三)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輕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誦讀中靜心感悟。
2.品讀重點詞句,展開聯(lián)想,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讀中體會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讀中
抒發(fā)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歸整體,抒發(fā)情感
1.畫面欣賞:《長城風光》。
2.抒發(fā)情感,贊美長城。
長城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生字、詞語的理解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學生互助的形式解決。
2.學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級有了突破。在拓展閱讀的時候?qū)W生通過提取有用的信息對課文進行延伸理解。
3.學生喜歡有挑戰(zhàn)性的寫作,因而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書寫題目:比如設計廣告語、寫導游詞等。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生詞,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的13個生字及“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jié)、氣魄雄偉”等詞語。
2.了解長城的構造和特點,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長城的主要構和造特點。
3.了解長城的悠久歷史,能夠向他人簡要介紹長城的歷史和在軍事上的價值。
能力目標:
1.學習圖文對照觀察法,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法,形成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及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關鍵詞句的作用、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3.通過閱讀,形成抓住關鍵詞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通過小練筆,深化主題,激發(fā)社會責任心,民族自豪感,號召更多的人來保護世界遺產(chǎn)。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朗讀感悟法、討論交流法、整合學習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共2課時
所授課時:第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目的:本節(jié)課主要是初讀課文,理清脈絡,掃清字詞障礙,了解長城相關知識和世界遺產(chǎn)。學習方式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二、閱讀背景資料。(了解長城和世界遺產(chǎn))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四、質(zhì)疑,解決本課詞語的意思。(通過查字典、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詞語的意思。)
五、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把看圖、學文、想象結(jié)合起來,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法,形成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一、復習導入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長城》。
2、出示長城遠景彩圖,讓學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說說長城像什么。
二、瀏覽課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觀察長城的?
三、精讀課文
(一)遠看長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1、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列出數(shù)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3、指導朗讀
。ǘ┙撮L城
1、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你從哪兒知道的?對應著課本上哪一幅插圖?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
3、長城的結(jié)構(設計)到底如何?
4、指導朗讀。
。ㄈ╅L城上聯(lián)想
1、站在長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從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蓖瑢W們算算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你從這體會到了什么?
。2)你能聯(lián)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讀著這樣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從“多少”、“才”你體會到了什么?
3、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第三自然段。
。ㄋ模┵澝篱L城
1、“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師小結(jié):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因為它凝結(jié)了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長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奇跡,所以我們應該愛護長城。
3、此時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想對我們身邊的人說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讀最后兩段。
四、寫話寄情
1、出示領導人的題詞。
2、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話。
3、為長城寫廣告語。
五、板書設計
遠看像長龍
近看高大堅固
17長城
聯(lián)想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偉大的奇跡
長城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長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長城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第三自然段是由長城展開的聯(lián)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第四自然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梢哉f它不僅是一篇狀物類的文章,更像一首動人心魄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贊美詩。
學情分析:學生對于長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課前應多加以交流。
教學目標:
。、認識13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呼應、肩膀、凝結(jié)、奇跡、氣魄雄偉”等詞語。
。病⒄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搜集長城資料 ,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識長城
。、揭題:
出示多媒體長城圖片,據(jù)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ㄔO計理念:多媒體演示,激發(fā)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板書課題:長城
。病⒛阆敫钊氲牧私忾L城嗎?引讀課文。
二、欣賞課文,初步感知
。薄⒄埻瑢W們輕輕打開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長城的感受。
。、學生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圖文對照,感知長城
教師指導觀察圖,讓學生感受畫面。
師:看完畫面,你們想說點什么?請談談自己獨特的感受。
生:長城氣魄雄偉,我從來沒見過那么大的方磚與條石。我多么想站在長城上,與小伙伴們互相呼應,體驗一下古代軍人打仗時的那種豪氣。
生:那么長的長城,勞動人民是怎么建造的呀?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呀?
生:古代勞動人民為什么要修筑長城呀?
師:大家說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現(xiàn)在一定很想知道有關長城的情況,那么就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課前布置過的)。
。ㄔO計理念:學生通過看、聽、想產(chǎn)生了富有個性化的表象、體驗與疑問。課前布置搜集,課中注重展示,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四、重點賞析,品味長城
1、學生自讀自悟:深入閱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閱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并指導朗讀:
⑴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瞥菈ν庋赜袃擅锥喔叩亩庾,……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據(jù)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ㄔO計理念:學生結(jié)合課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增強學生的美感,達到學科整合的作用。)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體會幾個動詞,用詞語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長城上,( )著腳下的方磚,( )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罢、踏、扶”說明作者身臨其境?梢杂谩扒椴蛔越、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體會修長城的艱辛,古代勞動工具的落后。更加突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塊條石兩三千斤重,拿班上最重的學生比較。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艱辛(拓展)聯(lián)系“崇山峻嶺、一萬三千里”理解。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呢?(智慧與力量)指導朗讀。
(3)具體分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多少、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體會修建長城的艱辛,表達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
4、小結(jié):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ㄔO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
五、自由抒情,贊美長城
1、通讀全文引發(fā)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心里話大聲說。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贊美。
。场ⅲ玻埃埃改陫W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chuàng)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ㄔO計理念:朗讀訓練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的重要途徑。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
六、知識拓展延伸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歌曲、圖片資料,如:毛主席詞中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等。教師適當追問資料搜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搜集相關資料。
。、課件出示29處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圖片,讓學生談一談感受,讀一讀“資料袋”,激發(fā)探究興趣。 建議學生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
七、結(jié)束語:
長城建筑規(guī)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筑結(jié)構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嶺,施工環(huán)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shù)量多;他建筑于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回蕩。
八、板書:
17 長城
遠看: 一條長龍《長城》
城墻──很寬
氣魄雄偉 近看: 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偉大的奇跡
城臺──互相呼應
聯(lián)想: 血汗智慧
長城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智能目標:
、 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 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
3、情感目標:
通過讀文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重點】
1、指導看圖: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圖文對照:
理解課文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公元前770~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nèi)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fā)達的情況下,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2、觀察彩圖:
(打出幻燈片)
⑴ 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 長城修筑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 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
(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它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
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
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
(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后兩節(jié)分別寫了什么?
(作者的聯(lián)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 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
(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
(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個比喻把靜態(tài)的長城寫活了。)
、 列出數(shù)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 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 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據(jù)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
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嘹望、射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討論后歸結(jié)到:
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⑵ 默讀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智慧體現(xiàn)在哪里?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jié)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jié)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臺。
2、老師總結(jié)談話。
五、作業(yè)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么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為題寫一篇辯論稿,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長城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xiàn)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南面百、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jié)、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chǎn)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從而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初讀長城介紹紀錄片、國歌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導入,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看看。
2、據(jù)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
二、再讀課文以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認讀生字
2、用“ ”畫出不理解的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
、 字形:
隔 磚 旋
、 字義: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
1、準確。
2、通順。
第二課時
一、播放介紹長城的紀錄影片,整體感知
老師激情導入課題:
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nèi)外游客。簡短的紀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長城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板書:
氣魄雄偉
17、長城
偉大奇跡
二、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1、出示重點詞句、質(zhì)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哪些關鍵問題供大家學習討論?
(學生提出問題)
2、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 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個問題,發(fā)表見解。
(引導學生說出長城的長、高、彎、堅固。引導學生細致讀課文,全面考慮問題,并鼓勵學生從自備資料中選擇相應內(nèi)容進行補充。)
⑵ 品讀課文,讀出理解:
你能通過朗讀反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⑶ 再次觀察文中插圖:
以小導游的身份,指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氣魄雄偉。
3、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過渡:
長城僅僅中為它的氣魄雄偉就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嗎?你能用書上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指名說)
⑴ 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jié)邁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 齊讀:
從這句話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趕緊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
(互相交流)
⑶ 班內(nèi)交流:
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想法。
、 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這句話。
四、整體把握全文,升華認識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指導學生整體認識。)
2、激發(fā)自豪之情(播放國歌):
長城,己被寫過了國歌之中,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讓我們一起來唱響國歌。
3、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說的?有什么想寫的?
【板書設計】
17、長城
偉大的奇跡 氣魄雄偉
血汗與智慧
【長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設計04-05
《長城》經(jīng)典教學設計01-03
長城教學設計04-03
長城的教學設計模板05-29
有關《長城》的教學設計04-06
語文《長城》教學設計08-07
最新《長城》的教學設計03-30
長城教學設計集合06-22
《長城磚》教學設計03-18
長城的教學設計范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