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www.蜜臀.com,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欧美日韩三级视频,欧美性综合,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99a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著名畫家王冕的作品介紹

時間:2024-07-23 14:33:51 歷史文學(xu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著名畫家王冕的作品介紹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詩人、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他的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zé)豪門權(quán)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的畫也堪稱傳世神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冕的作品介紹,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

著名畫家王冕的作品介紹

  王冕的作品

  元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王冕,祖籍浙江諸暨,是一位儒雅俊秀的江南才子。王冕早年出身貧寒之家,幼時生活困苦,卻生性樂觀豁達(dá),酷愛書畫創(chuàng)作,他寄居僧寺,草堂燈下刻苦讀書的故事曾激勵了無數(shù)莘莘學(xué)子奮發(fā)求學(xué),王冕的作品亦受到后人廣泛的贊譽(yù)。

  今人提起王冕的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傳世名作,《墨梅》與《白梅》兩幅畫作。據(jù)說王冕素喜梅花高潔,很早就開始研究梅花畫法,在他的諸多畫作中,也以畫梅見長。王冕筆下的梅花栩栩如生,風(fēng)格獨特,在其成名之后,上門求畫者絡(luò)繹不絕,許多人就是專門為求一幅梅花圖而來。

  至今依然流傳的王冕作品中,以《墨梅》與《白梅》這兩幅梅花圖造型最為優(yōu)美,筆法亦十分出眾,尤其是畫作之上配以詠梅詩句,給人以無限美的遐想,無愧為王冕作品中最為得意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被稱為“詩畫雙絕”的王冕,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也頗有心得。相傳他所創(chuàng)作的詩,大都收錄《竹齋詩集》里,其中,尤以詠景詩的創(chuàng)作功力最為深厚。王冕的詩講求“借景抒情”,下筆如有神助,其作品往往寓意深刻,意境悠遠(yuǎn),字里行間包含對社會底層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淡薄名利、蔑視權(quán)貴的傲然心性。王冕的詩作大都內(nèi)容樸實,通俗易懂,其中《吳姬曲》、《墨梅》、《江南婦》等,皆為膾炙人口的上佳之作。

  王冕放牛的故事

  王冕放牛是小學(xué)語文基礎(chǔ)教育課文《少年王冕》中描寫的一個故事,說的是元代書畫名家王冕出身貧寒之家,七八歲時,父親讓他放牛,他卻難耐求知之心,偷偷跑到學(xué)堂聽先生講課去了。學(xué)堂書聲朗朗,王冕一聽就入了迷,竟將放牛之事忘得一干二凈。耕牛無人看管,差點丟失,晚上王冕回到家后,盛怒之下的父親將其一頓責(zé)打。母親心疼兒子,又感念他勤學(xué)刻苦的精神,同意他寄宿寺廟讀書,這才成全了王冕的讀書夢。

  課文內(nèi)容很簡單,講的無非是一個一心求學(xué)的孩子對旁的事物不夠?qū)P,換了環(huán)境學(xué)習(xí)而終于學(xué)有所成的案例。其實仔細(xì)想想,王冕放牛的故事和中國歷史上許多名人勵志故事一樣,都有些反世俗的荒誕色彩。須知封建社會凡事講求的是“禮教正統(tǒng)”,即父母之命,對孩子來說是不容違背的“金科玉律”,父親既然吩咐王冕放牛,王冕不好好放牛卻跑去學(xué)堂聽課,“不負(fù)責(zé)任”地丟下放牛的家務(wù)活,自然會惹怒父親,引來一頓教訓(xùn)。

  然而這個故事一經(jīng)教材改編,頓成教育青少年發(fā)奮刻苦求學(xué)的勵志故事,則不得不說是站在現(xiàn)代教育學(xué)者的角度給這個封建社會頑童逃避家務(wù)求學(xué)的故事加上了全新的注解,即當(dāng)一個人為求知而無暇分出精力來照管別的事物時,其在生活中所犯的“無傷大雅”的過錯往往是可以原諒的。行文至此,筆者恍然明白了,何以古今中外那么多成就非凡的著名人物,在個人生活瑣事上都容易表現(xiàn)出異于常人的糊涂。

  王冕以畫什么著稱

  元代著名的詩畫名家王冕,早年家境清貧,兒時曾靠替人放牛為生,靠著刻苦求學(xué)的精神和自學(xué)成才的悟性,王冕在詩畫方面的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一介寒門學(xué)子的身分成長著名為的詩人和畫家,堪稱現(xiàn)代學(xué)子之表率。那么王冕以畫什么著稱呢?

  欲知王冕以畫什么著稱,須從人物傳記中尋找答案。

  據(jù)《儒林外史》記載,王冕平生喜愛梅花之高潔,因而他的畫作中,以畫梅著稱,尤擅墨梅,他筆下的墨梅,時而點綴枝頭報春歸,時而傲雪凌霜迎寒風(fēng),形態(tài)優(yōu)美,栩栩如生,見過之人無不驚嘆其畫技之高超。

  在當(dāng)世所保存的王冕書畫作品中,有一幅墨梅圖與一幅白梅圖,二者描繪筆法各有千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詩畫相映,妙趣橫生,皆為王冕之代表作。

  那么王冕還以畫什么著稱呢?其實除了梅花之外,王冕對畫荷花也頗有心得。相傳他畫荷花之時,能將整個身子趴在荷塘邊上,一邊觀察一邊下筆,往往一畫便是好幾個時辰不知疲倦。

  若說有誰能將周敦頤筆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的亭亭身姿準(zhǔn)確地描繪于宣紙之上,則當(dāng)屬王冕無疑。

  王冕筆下的荷花,造型端莊優(yōu)雅,靈動而頗有神韻。據(jù)說他還時常鉆研各種顏料上色技巧,別出心裁地用紅石磨成粉,與草汁調(diào)和,做成顏料上色,因而使得他畫出的荷花更顯柔美逼真,自成一派風(fēng)格。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王冕自幼好學(xué),白天放牛。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jìn)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xué)生,王冕于是學(xué)成了博學(xué)多能的儒生。但屢應(yīng)試不第,遂將舉業(yè)文章付之一炬。

  王冕畫荷

  王冕行事異于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制劍,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官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xiāng)。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筑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于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

  拒絕為官

  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請冕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擴(kuò)室為白云寺。旋卒于蘭亭天章寺。

  游歷天下

  王冕后來游歷在北方,王冕看到了那些耀武揚(yáng)威的統(tǒng)治者后,內(nèi)心怒火更不可抑制,遂賦詩傾泄郁懷:“喚鷹羌郎聲似雷,騎馬小兒眼如電?偸菬o知癡呆相,也逞虛威拈弓箭。老儒有識何以為?空指云山論文獻(xiàn)。君不聞,一從趙高作丞相,吾道凋零如襪線!保ā队懈小罚

  他從塞北回大都后,他的愛民族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更鮮明地流露出來,有一天,他畫了一幅梅花,貼在墻壁上,并題詩說:“冰花個個團(tuán)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列朝詩集小傳》)表示自己不愿給外族統(tǒng)治者作畫,對權(quán)貴予以無情的諷刺,使見者縮首咋舌,不敢與語,因而觸痛了統(tǒng)治者的瘡疤,他們想逮捕他。他就在至正八年(1348)偷偷地逃回南方(《無聲詩史》、張辰《王冕傳》)。

  南歸的途中,又遇黃河決堤,沿河州縣,田園房舍淹沒。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涼。王冕見此光景,自然內(nèi)心苦楚,就對他的朋友張辰說:“黃河北流,天下自此將大亂,我也只好南歸,以遂吾志。”(朱彝尊《王冕傳》《諸暨縣志》)

  這時他聽到他的杭州朋友盧生死在灤陽(河北遷安縣西北),留有二個幼女一個男孩,無人撫養(yǎng),他就到灤陽,安葬了盧生,帶了二女一男回來,留養(yǎng)在家。宋濂的《王冕傳》說有家僮使養(yǎng),實際上就是這幾個人。

  路過淮河地方時,又發(fā)表了自己的感想,認(rèn)為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懷是和殘酷的現(xiàn)實相違背的。他在《南歸》一詩中寫道:“去歲離南去,今年自北歸。過淮渾酒賤,出水白魚肥。磊落同誰語,孤高與世違。最憐譙國子,潦倒說兵機(jī)!

  這次游歷,使他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勢利。他知道功名已成鏡中之花,水中之月,便改途易轍,學(xué)南陽諸葛亮的耕隱生活,隱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自號“老龍”,把草堂取名“耕讀軒”。白天參加體力勞動,種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畫,過其“淡泊以明志”的半饑不飽的生活。

  家庭生活

  王冕做山農(nóng)以后,生活日益窘迫,鄉(xiāng)里人蔑視他,使他心境悲戚不堪,更使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養(yǎng)父母。他在《自感》一詩中說:“世俗鄙我微,故舊嗤我愚。賴有父母慈,倚門復(fù)倚閭。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紆。山林競蛇虺,道路喧豺貙;牧致淙贞帲咭姺床笧。烏鴉有如此,吾生當(dāng)何如?”

  不幸他父親在貧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之余,仍過其“酸辛甘自愛,襤褸愧妻兒”的生活。他送母親到紹興城里療養(yǎng),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想薦他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豈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喚嗎?”(《諸暨縣志》)再一次拒絕了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wù)。他養(yǎng)成了詼諧風(fēng)趣放誕的性格。他母親想歸故鄉(xiāng),他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便自造了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買一乘牛車,載了母親,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zhí)著鞭子,掛著木劍,唱著山歌,從村上走過,使得一群孩子跟著他笑,他也不在乎地向他們笑(宋濂《王冕傳》)。

  他的老師、同鄉(xiāng)王艮,對他的品行很推崇。王艮曾親自登門拜訪過他的母親,后來王艮做了江浙檢校。王冕曾經(jīng)身穿襤褸衣服,腳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見到這副樣子,馬上替他洗塵,贈他鞋子,勸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離去(朱彝尊《王冕傳》)。

  不幾年,他的母親也逝世了,他悲痛萬分過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宋濂云:“冕既歸越,復(fù)言天下將亂,時海內(nèi)無事,或斥為妄。冕曰:‘妄人非我,誰當(dāng)為妄哉!’乃攜妻孥隱于九里山。種豆三畝,粟倍之,樹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區(qū),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余頭。結(jié)草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

  寥寥數(shù)語,可見王冕平日的言論與當(dāng)時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了。在王冕的詩中,時常批評元朝政治的不良,北游歸來后又公開宣傳天下將亂,在朝廷看來一定會認(rèn)為他是妖言惑眾的人,是不容他存在的。所以他歸家后要隱居九里山,顯然與這類話有關(guān)系。

  “去城懸九里,夾地出雙溪。長年無客到,終日有猿啼。烏鳶雖見忌,麋鹿自相親。”從這幾句詩也可看出,他是因世人見忌而避入山中的。

  王冕隱居在山明水秀的老家諸暨楓橋鎮(zhèn)北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戶人家,一年到頭辛苦過活。一條溪水像帶似的流過,挺秀的山巒聳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蔥蘢。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麗,環(huán)境清幽,正如他詩篇中所說:“青山隱隱帶江流,江上軒窗面面幽!彼诖说亍胺N豆三畝,粟倍之,梅千樹,桃杏居其半,芋一區(qū),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余頭”(《芝園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么一個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山村中度過的。樸實的生活與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性格,賦予他的詩畫創(chuàng)作以濃厚的生活氣息。

  家族歷史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關(guān)西的王景(函谷關(guān)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遠(yuǎn)軍節(jié)度使的官。王德元有兩個兒子,一是王琪,曾任閬州觀察使;一是王琳,做過統(tǒng)制官。后王琳遷居浙江紹興諸暨,為諸暨始遷祖。

  王冕的遠(yuǎn)祖,無疑是官僚家庭,但傳到王冕的父親已成為一個一貧如洗的農(nóng)民。徐顯的《稗史集傳》載:“父力農(nóng),冕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齋詩集》中說:“九里先生兩鬢皤,今年貧勝去年多。敝衣無絮愁風(fēng)勁,破屋牽蘿奈雨何。數(shù)畝豆苗當(dāng)夏死,一畦蘆穄入秋瘥。相知相見無他語,笑看生前白鳥過!保ā毒爬锷街小罚鞍兹樟ψ饕棺x書,鄰家鄙我迂而愚。破甑無粟妻子悶,更采黃精作朝頓。”(《過山家》)“江南古客無寸田,半尺破硯輸租錢。好山好水難夤緣,荃房日薄蒙荒煙!保ā队懈小罚

  爭議

  王冕的出生時間,一說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享年七十三歲。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持此說。吳譜還載王冕生日為七月廿二日。一說生于元至正元年(1335年),卒于明永樂五年(1407年),享年七十三歲。

  這兩說之謬誤在于將王冕的兒子山樵王周的生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這是近人姜克涵發(fā)現(xiàn)的,他的這一見解發(fā)表在《學(xué)術(shù)論壇》1957年第2期。試看呂升寫的王周行狀:“山樵生于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于永樂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壽七十三。”

  姜氏說:“這便是上引的關(guān)于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歲的根據(jù),而且吳譜還是采用這段文字所載的月日。至于其改變年代的緣故,是因為卒于永樂年間與一般記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為明軍占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上推七十三年,便斷定生于至元二十四年!备猩跽撸斑@種沒有根據(jù)的說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輾轉(zhuǎn)引用,甚至還有人據(jù)此而以1935年為王冕的誕生六百周年紀(jì)念大寫紀(jì)念論文”。

  姜氏認(rèn)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應(yīng)當(dāng)是:“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年),卒于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年),享年五十歲,大致是不差的。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歲生子!边@是姜的結(jié)論。

  從王冕的《自感》詩中“此志竟蕭條,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魚”等語看,至大三年(1310年)生是對的。

  《中外歷史大事年表》記載:自從至元元年(1335年)罷科舉以來,一直到至元六年復(fù)行開科取士。王冕《結(jié)交行送武之文》一詩里有“明年平原芳草綠,試弓好射銜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年)恢復(fù)科舉制。平原芳草綠指春天,試弓好射銜花鹿,正是指考進(jìn)士。至元六年。考試結(jié)果,王冕不中,即焚所為文,表示永絕佳途!安涞湃铩闭强荚囀б夂笾鳌V猎迥辏1339年),王冕正是三十歲。從1339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年),和姜克涵所說相符合。

  至正十九年(1359年)東南騷動。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國珍,派胡大海攻紹興,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竄,王冕不為動,時病臥床上,他說:“我是王元章!笔勘磳⑺d至天章寺胡大海處,胡大海請王冕上坐,請他指教策略,王冕說:“大將軍是高明遠(yuǎn)見的,不消鄉(xiāng)民多說。如果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誰人能心服?我紹興乃秉義之地,要我教你們殺我父兄子弟,則萬萬做不到。你能聽我,希立即改過以從善。不能聽,請立即殺我。”胡大海被他講得無話可說,只得再拜領(lǐng)受,叫王冕不要講話就行了。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過幾天就逝世,胡大海備喪禮殮葬于山陰蘭亭之側(cè),墓碑題“王先生之墓”五字(張辰《王冕傳》)。

  關(guān)于王冕晚年有否做過朱元璋的咨議參軍,并為明軍謀劃攻取紹興的事,寫過王冕傳記的張辰、宋濂、朱彝尊、徐顯、全祖望等以及現(xiàn)當(dāng)代學(xué)者,歷來說法不一。宋濂《王冕傳》:“皇帝取婺州,將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議參軍。一夕,以病死!保ā睹魇贰の脑穫鳌罚﹨⑴c編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傳》就否定此說,說:“自宋文憲(即宋濂)傳出,世皆以‘參軍’目之,冕亦何嘗一日參軍事哉!”與王冕同時的同鄉(xiāng)好友張辰的《王冕傳》,對王冕的事跡記載最具體,對“參軍”卻未著一字。近人包賚《王冕事跡考證》則認(rèn)為:“(明將)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諸暨時曾見過王冕。當(dāng)時即將此事報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議參軍。不幸中央的公文還未到達(dá)諸暨,王冕已經(jīng)死了。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宋濂稱他為參軍。”這也多半是猜測之辭。比較起來,自當(dāng)以張辰的《王冕傳》為最可信。所以《諸暨縣志》卷二十七說:“張辰與王冕同時同鄉(xiāng)且朋友,當(dāng)然較宋、朱所見所聞?wù)邽榇_,自當(dāng)以張辰傳為憑。冕為明師載去,自九里山至山陰天童寺數(shù)日即歿。不但未嘗一日參軍事,并未嘗一見明太祖,更何暇為其畫策取紹興!冕所居為諸暨之九里,非山陰之九里,明師即住山下,至今所駐兵處,猶有營盤痕跡可辨。見《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陰,去蘭亭甚遠(yuǎn),當(dāng)時為明師載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數(shù)日即卒,確未到山陰城外,更何暇遠(yuǎn)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傳之誤,作傳以上史館。”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說的正是事實。

  文學(xué)成就

  王冕是個天真質(zhì)樸的農(nóng)民,一生都在困境中過活。他的詩里充滿了反抗精神,揭露了當(dāng)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表現(xiàn)了對祖國命運和對勞動人民災(zāi)難的深切關(guān)懷。

  他的詩,大都收入《竹齋詩集》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說:“冕本狂生,天才縱逸,其體排宕縱橫,不可拘以常格!眲⒒鴮ν趺岬脑娪羞^評價。他說:“予在杭時,聞會稽王元章善為詩,士大夫之工詩者多稱道之,恨不能識也。至正甲午(1354)盜起甌括間,予避地之會稽,始得盡觀元章所為詩。蓋直而不絞,質(zhì)而不俚,豪而不誕,奇而不怪,博而不濫,有忠君愛民之情,去惡拔邪之志,懇懇悃悃見于詞意之表,非徒作也,因大敬焉。”(《竹齋詩集·原序》)

  王冕的《對景吟》、《吳姬曲》、《墨梅》、《劍歌行次韻傷亭戶》、《江南婦》等作品同情貧苦的百姓,蔑視權(quán)貴,輕名利。此外還有《竹齋詩集》3卷,續(xù)集2卷。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亦善畫竹。求者踵至。畫梅學(xué)楊無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勁,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梅骨體,別具風(fēng)格。對明代畫梅高手如劉世儒、陳憲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響甚大。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睹魇贰酚袀鳌K仁窃娙、又是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中國紹興諸暨人。出身農(nóng)家。幼年喪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時間畫荷花,晚至寺院長明燈下讀書,學(xué)識深邃,能詩,青團(tuán)墨梅。隱居九里山,以賣畫為生。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fēng)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chuàng)。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嘉慶四年,山陰郭毓,得王元章竹齋新刻,為之狂喜,當(dāng)時雖是秋暑方盛,他“篝燈而疾讀之,不自知蚊蠛之刺膚與沾汗之流足”。所以他說:“吾鄉(xiāng)楊鐵崖、王山農(nóng)二公,詩文甲于元代!保ā吨颀S詩集·序》)

  以上這些前人的評價,一般說還是切于實際的。在文學(xué)史中,對王冕詩的評價也很高,認(rèn)為元代詩歌到王冕已達(dá)到高峰。下面選錄幾首。

 。ㄒ唬┯型閯趧尤嗣窦部嗟模纭督厦瘛罚骸敖厦,誠可憐,疫癘更兼烽火然。軍旅屯駐數(shù)百萬,米粟斗值三十千。去年奔走不種田,今年選丁差戍邊。老羸饑餓轉(zhuǎn)溝壑,貧窮徭役窮熬煎!薄侗嘈小罚骸扒澳赍鞔笈ツ曩u小兒。皆因官稅迫,非以饑所為。布衣磨盡草衣折,一冬幸喜無霜雪。今年老小不成群,賦稅未知何所出!

  (二)有揭露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暴政的,如《喜雨歌贈姚煉師》:“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萬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蒼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紙無人耕。吾生正坐溝壑嘆,況有狼虎白日行!

  (三)有的反映民族矛盾,如《冀州道上》揭露了元朝統(tǒng)治者摧殘民族文化的劣行:“縱有好兒孫,無異犬與豬,至今成老翁,不識一字書。”當(dāng)元朝統(tǒng)治將崩潰時,他便寫出“胡兒凍死長城下,始信江南別有春”的詩句。

  (四)有的表現(xiàn)他欽崎磊落、孤傲正直的胸襟,如《孤松嘆》:“昨夜飛霜夏南海,山林西施無光彩。起來摩挲屋上松,顏色如常心不改。幽人盤桓重慨慷,此物乃是真棟梁。嗚呼,既是真棟梁,天子何不用是扶明堂!”

  詩人有自己的抱負(fù),在詩中往往自比諸葛亮,如“草堂欲作梅花夢,忽憶南陽有臥龍”,“近來草廬無臥龍,世上英雄君莫問”等。他以“孤松”自喻,正是感嘆有志未遂的孤苦情懷。

  主要作品

  《墨梅》(又名《墨梅圖題詩》)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版本二: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

  畫作

  王冕以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格。

  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勢,構(gòu)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灑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chuàng)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shè)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畫出來。不僅表現(xiàn)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biāo)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人物軼事

  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王冕夜讀

  【譯文】王冕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jìn)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xué)生,(王冕)于是學(xué)成了博學(xué)多能的儒生。

  千里馬

  相傳,他的父母,單生王冕一人,愛他如掌上明珠,他周歲就會說話,三歲能對答自如,到五六歲,認(rèn)識能力要比一般兒童高,八歲開始入學(xué),成績優(yōu)良,宗族大為驚奇,視為神童,賓客也稱贊他為“千里馬”。

  借燈讀書

  王冕小的時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強(qiáng)。有一天,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聽村童讀書,傍晚回來時,發(fā)現(xiàn)牛不見了,被他父親狠狠地打了一頓。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罷,過了幾天,他又到廟里坐在菩薩的膝上,借長明燈讀書認(rèn)字!度辶滞馐贰芬婚_始描寫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據(jù)這件事寫的。不過查考有關(guān)他的傳記資料,王冕并不曾替別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喪父。吳敬梓把王冕寫成幼年喪父,從十歲上雇給人家放牛,經(jīng)過這樣的加工,使王冕作為一個農(nóng)民藝術(shù)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鮮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傳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自學(xué)成材

  據(jù)《儒林外史》所說,王冕的學(xué)問藝術(shù)好像都沒有師承,是個自學(xué)成材的人。其實王冕的老師有據(jù)可證的有兩位:一是王艮,一是韓性。王艮諸暨縣人,字止善,尚氣節(jié),讀書務(wù)明理,學(xué)以致用。“止齋”是王艮歸林后所筑“止止齋”的簡稱。王冕詩集中僅兩題稱人為“先生”,其中之一是《悼止齋王先生》。其中用 “夫何能見紫芝眉”、“回首春風(fēng)說向誰”等句,上句是用漢惠帝為太子時師事“商山四皓”的故事;下句更表明他曾從學(xué)于王艮。

  還有位老師是安陽韓性。全祖望的《參軍王先生冕傳》云:“王冕……貧家兒,竊喜讀書,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性卒,門人視先生如視性。”(《宋元學(xué)案》卷六十四)。《明史》王冕傳也有類似記載。包賚在1935年12月《大公報》所刊《王冕事跡考證》一文中對此提出過懷疑。他說:“王冕是不是韓性的學(xué)生呢?如果真是韓性的學(xué)生,而且在韓性死后,同學(xué)視他如視性,這當(dāng)然是王冕小史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大事。……因此我覺得這事還須存疑。”其實,韓性是王冕的老師是可以相信的。《竹齋詩集》雖無記述韓性的詩文,但舊抄本后附有韓性的《竹齋記》。另外劉將孫《養(yǎng)吾齋集》卷二十一也記載了韓性為王冕作的《竹齋記》,其中說道:“暨陽王元章以竹名齋,求記于余。余家抵暨陽不百里而未嘗一至其處,不知所以記……”王冕于是取出自己畫的一張蔭蔽著數(shù)間毛竹的茅屋的圖給韓性看,還指著畫說:“是所謂竹齋而求子之記者也,可記以不?”子,為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可以特稱老師。從《明史》列傳、全祖望文及《竹齋記》,可以確定韓性也是王冕的老師。

  研究兵法

  早年的王冕,不像一般人印象中那樣悠閑恬靜,倒是個一度熱衷于功名事業(yè)的人。他曾專心研究孫子、吳起兵法,學(xué)習(xí)擊劍,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呂尚、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但元蒙貴族統(tǒng)治歧視漢族知識分子的殘酷現(xiàn)實教育了他,他的這一幻想很快就破滅了。他參加過進(jìn)士考試,沒有考中;貋砗螅瑵M懷憤郁,就把所有的文章燒毀掉,表示永絕仕途的決心。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說的:“長大懷剛腸,明學(xué)循良圖。石畫決自必,不以迂腐拘。愿秉忠義心,致君尚唐虞。欲使天下民,還淳洗囂虛。聲詩勒金石,以顯父母譽(yù)。此志竟蕭條,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魚。歸耕無寸田,歸牧無尺芻。羈逆泛萍梗,望云空嘆吁。”

  游歷生涯

  后來,他積攥了些錢,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游,幾天的泛舟西湖和憑吊古跡,使他飽覽了春日杭州的風(fēng)光。

  有一天,他看見了回族人,牽著花驢兒,在杭州到處招搖撞騙,說什么花驢兒能解人意,且懂回族語言。當(dāng)時江南洪澇成災(zāi),人民忍饑挨餓,而花驢兒倒是啖粟如故,貪官污吏,擲金爭睹。王冕見此怪事,氣得“歸來十日不食飯,扼腕攢眉淚如雨”。這是他對元朝統(tǒng)治確立色目人的優(yōu)越地位的強(qiáng)烈抗議。

  在杭州游歷時,他憑吊了他所仰慕的林和靖墓。當(dāng)時江南釋教總統(tǒng)楊璉真加發(fā)掘南來諸帝后陵墓,孤山林和靖墓也被殃及,然墓中別無他物,僅得到一條白玉簪。王冕對此事深有感觸,因而寫出“生前不系黃金帶,身后空余白玉簪”(《閑居錄》)的詩句。

  王冕還曾出游南京、九江口及七里瀧等地,遍歷瀟湘、洞庭、太湖、廬山、天都、太行、潛岳、門云等地。有一次,大雪天赤著腳走到潛岳峰上,四面一望,大叫說:“遍天地間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欲做仙人飛去!”(《芝園后集》卷十)他簡直把自己整個的身心融化到自然界中。他曾說:“我昔曾穿謝公屐,散策曾尋謝公跡。”“我為愛竹足不閑,十年走遍江南山!庇纱丝梢娝闻d之大和足跡之廣遠(yuǎn)了。游歷中,“遇奇才俠客,談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飲,慷慨悲吟”(《玉壺冰》)。從交游中,結(jié)識了許多僧人,如明上人、上道人、大上人、五臺長老、云屋僧、山陰道士、噩長老、恢長老、欽上人等等,和他們談禪說法,并曾用“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汝法時,法法何曾法”的偈語,來闡述畫理。

  王冕曾一度北游。據(jù)《儒林外史》說,他二十歲時北游,原因是為危素向他求畫,他不肯應(yīng)酬,因此危素生了氣。但就他的詩和在燕京的事跡加以推究,他的北游似不在二十歲時,北游的原因也不是為危素,而有其他重大意義。根據(jù)張辰《王冕傳》記載:王冕“至正戊子南歸”。這次壯游,開始于戊子前一年元順帝至正七年丁亥(1347年),王冕三十九歲,他從杭州古塘乘運河船北上,過嘉興、松江、鎮(zhèn)江,到南京小住,又回到鎮(zhèn)江,渡江到揚(yáng)州,經(jīng)徐州、兗州、濟(jì)州直到大都(今北京),并曾往來于居庸關(guān)、古北口之間,觀察邊塞諸險要,又出長城直至開平。有一天,他在大都南城,登高望遠(yuǎn),頓覺心曠神怡,但他想起美好河山卻在元朝的統(tǒng)治下,不由義憤填膺,痛斥引狼入室出賣民族利益的漢奸。其《南城懷古》之一寫道:“日上高樓望大荒,西山東海氣茫茫。契丹蹤跡埋荒草,女直煙花隔短墻。禮樂可知新制度,山河誰問舊封疆?書生慷慨何多恨,恨殺當(dāng)年石敬瑭!

  這次數(shù)千里壯游,擴(kuò)大了眼界,開拓了胸襟,他的詩畫更是不同凡俗,他的愛國思想也更加強(qiáng)烈。

  喜愛畫畫

  在大都時,元朝大官僚泰不華很愛王冕的畫,常差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吆,鬧得王冕不得安寧。后來不得已進(jìn)了泰不華的館舍,做了食客,泰不華想用他為謀士,卻被他嚴(yán)辭拒絕。他笑著說:“尚書先生不要見怪,你太不聰明,再過幾年,此地就成為狐兔出沒的場所了!何必做官呢?”(《明史·文苑傳》、《曝書亭集》卷六十四)

  這時候,他的畫譽(yù)越來越大,地主官僚都爭趨館下,求他畫梅花竹石,一時縑素山積,他潑墨揮毫,千花萬蕊,俄頃即成。(徐顯《稗史集傳》)

  人格高潔

  翰林學(xué)士危素,王冕不認(rèn)識他。危素住在鐘樓街,王冕倒也知道。有一天,危素騎馬經(jīng)過王冕處,王冕行了一個禮請他坐下,但未詢姓名,忽然問:“住在鐘樓街的是你嗎?”危素說:“正是!蓖趺峋筒慌c他搭話了。危素走了以后,有人問他此人是誰,他笑著說:“此人必是危太仆,我曾讀過他的文章,看去有詭氣,現(xiàn)在看他舉止,果然如此!”(朱彝尊《王冕傳》)

  后來危素降明,妄自尊大,被明太祖貶謫和州,幽恨而死。傳說,有一次,朱元璋在東間側(cè)室,危素在簾外走過,履聲咯咯,太祖問:“是誰?”他回答說:“老臣危素。”太祖不悅道:“我還以為是文天祥呢!還是你啊!”于是,次日傳旨,令危素赴余闕廟燒香,故意羞辱他。由此看來,王冕倒是有先見之明呢。

  危素是江西金溪人,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故意把危素改為王冕同鄉(xiāng)人,寫危素回到故鄉(xiāng)來,縣官和鄉(xiāng)紳們?nèi)绾伟徒Y(jié)他,但他想同王冕一見而不可得。拿危素來陪襯王冕,一方面顯出王冕人格高潔,另方面表示作者對那些卑躬屈節(jié)的人物的鄙視。

  文獻(xiàn)記載

  《歷代筆記小說選》

  王冕,字元章,紹興諸暨人也。父力農(nóng),冕為田家子。少即好學(xué),長七尺余,儀觀甚偉,須髯若神。通《春秋》諸傳。嘗一試進(jìn)士舉不第,即焚所為文,益讀兵法,有當(dāng)世大略。著高檐帽,被綠蓑衣,履長齒木屐,擊木劍,行歌會稽市;或騎黃牛,持漢書以讀。人或以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愛重之,為拜其母。王后為江浙檢校,君往謁,衣敝,履不完,足指踐地。王公深念,遺草履一緉,諷使就吏祿。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歸會稽,依浮屠廡下,教授弟子。釜爨以為養(yǎng)。人或遺之,不受也。時高郵申屠公駉,新任紹興理官,過武林,問交于王公,公曰:“越多傳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與語,非就見不可!瘪o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識申屠公,所問者他王先生耳。”謝不與見。吏請不已,君斥曰:“我處士,寧與官府事,擾乃公為也!瘪o既重王公,且奇其為人,進(jìn)謁禮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書幣,制冠服,俱造其廬以請。君為之強(qiáng)起,入黌舍,講授歲余。會他官禮待不如意,乃為書謝申屠公,東游吳。

  【譯文】王冕,表字元章,是紹興府諸暨縣人。他的父親致力農(nóng)事,他是農(nóng)家的孩子,年輕時就喜愛學(xué)習(xí)。他身高七尺多,儀表壯美,胡須飄逸,宛若天神一般。他精通《春秋》三傳,曾經(jīng)參加了一次進(jìn)士考試,沒有考上,就燒掉為應(yīng)試所寫的文章,更加勤讀兵法,具有謀劃當(dāng)代大事的才能。他有時戴著高檐帽,披著綠蓑衣,穿著長齒木屐,揮擊著木劍,在紹興街市上邊走邊唱;有時又騎著黃牛,拿著《漢書》誦讀:有人認(rèn)為他是個狂人。同鄉(xiāng)人王止善很喜愛和看重他,為此曾去拜見他的母親。王止善后來作_了江浙檢校,王冕前去拜望他,衣衫破舊,鞋尖開了口,腳趾都露在外面。王止善深深地憐惜他,送給他一雙草鞋,婉言勸他擔(dān)任吏員的職務(wù)。王冕笑而不言,放下那雙草鞋就離開了。他回到紹興,寄居在寺廟的廊屋下,教書為生。他靠墻壘灶,自己做飯過活。有人送他東西,他卻不接受。當(dāng)時,高郵人申屠駉,剛被任命為紹興理官,經(jīng)過杭州,向王止善詢問當(dāng)?shù)刂档媒煌娜宋铮踔股普f:“越地有很多聞名的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先輩,我都沒有機(jī)緣結(jié)交。我的同鄉(xiāng)王元章,他的志向和行為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訪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紹興王冕居所,就派屬員通名求見。王冕說:“我不認(rèn)識申屠駉,他所問的是別的王先生”推辭不跟申屠駉見面。吏員不斷地請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一個處士,難道能參與官府的事情,攪擾你家先生的公務(wù)嗎?”申屠駉既看重王止善,又認(rèn)為王冕為人特異,進(jìn)見的禮節(jié)更加恭敬。申屠駉把王冕的事向州尹宋子章作了報告。他們準(zhǔn)備了聘書和禮物,制作了衣帽,一起到王冕家里,請他就任教職。王冕勉強(qiáng)答應(yīng)了,進(jìn)了府學(xué),教了一年多的書。適逢其他的官員相待的禮節(jié)不合自己的心意,王冕就寫信辭別申屠駉,向東到吳地游歷去了。

  《王冕傳》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jié)摮觯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思母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小兒競庶道訕笑,冕亦笑。 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之為府史,冕罵曰:“吾有田可耕,有書可讀,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備奴使哉?”每居小樓上,客至,僮入報,命之登,乃登。部使者行郡,坐馬上求見,拒之去。去不百武,冕倚樓長嘨,使者聞之慚。冕屢應(yīng)進(jìn)士舉,不中。嘆曰:“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竟棄去。買舟下東吳,渡大江,入淮、楚,歷覽名山川。或遇奇才俠客,談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飲,慷慨悲吟,人斥為狂奴。北游燕都,館秘書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薦以館職,冕曰:“公誠愚人哉!不滿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祿仕為?”即日將南轅,會其友武林盧生死灤陽,唯兩幼女、一童留燕,倀倀無所依。冕知之,不遠(yuǎn)千里走灤陽,取生遺骨,且挈二女還生家。

  冕既歸越,復(fù)大言天下將亂。時海內(nèi)無事,或斥冕為妄。冕曰:“妄人非我,誰當(dāng)為妄哉?”乃攜妻孥隱于九里山。種豆三畝,粟倍之。樹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區(qū),薤、韭各百本。引水為池,種魚千余頭。結(jié)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嘗仿《周禮》著書一卷,坐臥自隨,秘不使人觀。更深入寂輒挑燈朗諷,既而撫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呂事業(yè)不難致也。當(dāng)風(fēng)日佳時,操觚賦詩,千百不休,皆鵬騫海怒,讀者毛發(fā)為聳。人至不為賓主禮,清談竟日不倦。食至輒食,都不必辭謝。善畫梅,不減楊補(bǔ)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繒幅短長為得米之差。人譏之。冕曰:“吾藉是以養(yǎng)口體,豈好為人家作畫師哉?”未幾,汝潁兵起,一一如冕言。

  皇帝取婺州,將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議參軍,一夕以病死。冕狀貌魁偉,美須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試以死,君子惜之。

  史官曰:予受學(xué)城南時,見孟寀言越有狂生,當(dāng)天大雪,赤足上潛岳峰,四顧大呼曰:“遍天地間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膽澄澈,便欲仙去!奔叭氤牵鞔竺比绾k,穿曳地袍,翩翩行,兩袂軒翥,嘩笑溢市中。予甚疑其人,訪識者問之,即冕也。冕真怪民哉!馬不覂駕,不足以見其奇才,冕亦類是夫!

  【譯文】王冕,諸暨人,七八歲時,其父要他在隴上放牛,他卻偷偷的溜進(jìn)學(xué)舍聽學(xué)生們念書,聽了就默默記住,有時晚上回來竟忘了牽牛。有時會有人把牛牽回來,投訴說踩了他的田, 他爹怒了,狠狠地揍他,完了還是不改。 他娘說:“他這么執(zhí)著,你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因此離開家,到了寺廟旁住,晚上就出來,在佛像的大腿上坐著,就著長明燈讀書,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數(shù)是土造的,猙獰可怖,王冕雖然是小孩子,卻完全不怕。安陽的韓性聽說了,覺得很驚訝,便把他收作弟子,學(xué)儒學(xué)。韓性死后,他的門人對待王冕就像對待韓性一樣尊重。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jīng)去世,他就把母親接到越城去奉養(yǎng)。后來想念母親而回故鄉(xiāng),他買了頭白牛,拖著母親的車,自己則穿戴著古時的衣服帽子跟在車后。鄉(xiāng)間的孩童爭相觀看訕笑,王冕也笑。 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薦做府衙小吏,王冕罵道:“我有田可以耕,有書可以讀,難道還愿意整天抱著文卷站在官府里,讓人奴役嗎?”他常住在小樓上,有客人來了,門童來報,他要客人爬上去,客人才可以上去。有使者經(jīng)過紹興,在馬上要求見他,他拒絕了。使者離開不到五十步,他倚樓長嘯,令使者很慚愧。王冕多次考進(jìn)士,但都落第了。他嘆道:“這是小孩子都覺得羞愧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 ”遂放棄了。他雇了艘船下東吳,過大江,進(jìn)入淮,楚等地,游遍名山大川。有時遇到奇才俠客,談及古時豪杰事跡,當(dāng)即就一起喝酒,吟詩抒發(fā)慷慨悲憤之情,別人罵他是狂奴。當(dāng)往北到了燕京時,住在秘書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薦他在史館供職,他說:“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這里就變成狐貍兔子游玩的地方了,還當(dāng)什么官?”那天將要往南歸,碰上他朋友盧生死在灤陽,只剩兩個幼女,一個書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辦。王冕知道后,不遠(yuǎn)千里去到灤陽,取回盧生的骸骨,并帶兩個幼女回到她們家。

  王冕回到紹興后,宣稱天下即將大亂。 當(dāng)時國內(nèi)無事,有人罵他狂妄。他說:“我不狂妄,還有誰狂妄?”于是帶妻兒隱居在九里山。種豆三畝,一倍的粟。種千株梅花,桃杏五百。 還在一塊地種芋頭,薤和韭各一百多。 另外引水挖池,養(yǎng)了一千多條魚。 他搭三間茅屋,自己題名為梅花屋。 王冕曾經(jīng)仿《周禮》寫了一卷書,隨時帶在身上,不給別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來讀,然后摸著書說:“只要我不死,拿著這本書遇上明主,象伊尹,呂尚那樣的事業(yè)就可以達(dá)成了。”當(dāng)風(fēng)和日麗時,他就拿著紙寫詩,寫上千首都不停,都是很有氣勢的,讓讀的人無不激動得毛發(fā)聳立。客人來了也不需要賓主之禮,聊一整天也不累。有食物送來就吃,不用推遲。他很擅長畫梅花,不遜于楊補(bǔ)之。 求他畫的人很多,他以畫卷的長短決定需要多少米來換。 有人譏笑他,他說:“我借此以養(yǎng)活自己,你以為我喜歡幫別人畫畫嗎?”沒過多久,汝潁地方發(fā)生起義,和王冕說的一樣。

  朱元璋奪取了婺州后,即將進(jìn)攻紹興,物色到了王冕,請他為幕僚,任命為咨議參軍,誰知只是一晚就病死了。王冕相貌魁偉,有副美髯,為人磊落有大志,還沒有實踐就死了,令人惋惜。

  筆者說:我在城南求學(xué)時,孟寀說紹興有個狂人,下大雪時,赤腳上潛岳峰,四顧高呼:“天地間都是白玉合成,使人心寧清澈,好象馬上就成仙一樣。”;進(jìn)到城里,戴頂篩子那么大的帽,穿拖地的長袍,翩翩而行,兩袖飛舞,滿街都是哄笑聲。我很懷疑是否有這個人,找到了一個認(rèn)識他的人問,原來就是王冕。 他真是怪人啊!馬不受駕馭,才體現(xiàn)它的奇才,王冕也是這樣啊!

  【賞析】文章告訴我們: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xué)不倦,并且達(dá)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qiáng)的學(xué)習(xí)精神,是他后來成功的基石。我們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啟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奮學(xué)習(xí)科學(xué)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著名畫家王冕的作品介紹】相關(guān)文章:

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作品有哪些06-29

關(guān)于《北至太原》作品介紹06-15

《新晴野望》作品介紹09-07

《生查子》作品介紹及賞析11-28

詩人嵇康的文學(xué)作品介紹10-30

古代才女卓文君的詩詞作品介紹12-15

王冕僧寺夜讀10-20

王冕傳原文及翻譯07-02

王冕《墨梅》原文及賞析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