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八下生物導學案答案
篇一:八下生物導學案答案
八年級生物(下冊)導學案參考答案
第五單元 生命的演化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第一節(jié) 生命的起源
探究主題一 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
『自主學習』 1.氧氣 ; 2.紫外線.閃電.高溫;有機小分子物質; 原始海洋
3.原始海洋 4. 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有機大分子物質組成獨立體系;第四個階段:從獨立體系演變?yōu)樵忌?第四個階段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
『合作交流』 1.異養(yǎng)厭氧型 2.不能。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xiàn)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各種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現(xiàn)今地球條件下,作為生命起源的基本條件已經不存在了。 探究主題二 生命起源的實驗探索
『自主學習』 1.氨基酸; 無機小分子物質; 有機小分子物質 2.氨基酸; 二 『合作交流』 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 達標提升 1—5 A C A D B 6.(1)原始大氣; 氧氣 (2)閃電 (3)水蒸氣;原始海洋;氨基酸 (4)無機小分子物質 拓展延伸 提示:不正確。可設計對照實驗來驗證。例如:取兩個同樣經過消毒的瓶子分別放入質量相等的同種肉,其中一瓶密封,另一瓶敞口(蒼蠅可以進出),幾天后,比較瓶中的變化。
第二節(jié) 生物進化的證據
探究主題一 化石證據
『自主學習』 1.化石 2.簡單;低等;復雜;高等
『合作探究』 化石
探究主題二 解剖學證據
『自主學習』 1. 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解剖結構上具有相似性,而形態(tài)和功能不同的器官;親緣關系 2.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 探究主題三 分子生物學證據
『自主學習』 1.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親緣關系越遠的生物,其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差別越大。 達標提升 1—5 C D C D D
第三節(jié) 生物進化的歷程
探究主題一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提示:被子植物
探究主題二 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自主學習』 營養(yǎng)方式;原始苔蘚植物;原始蕨類植物 ; A. 原始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 B. 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原始鳥類和原始哺乳類。
『合作探究』 提示:是由于營養(yǎng)方式的不同。植物是自養(yǎng),動物是異養(yǎng)。
達標提升 1—5 C C C B C 6. (1)魚類;兩棲類;鳥類 ⑵ 低等動物;從水生到陸生
第四節(jié) 生物進化的原因
探究主題一 自然選擇學說
『自主學習』 1.達爾文曾隨英國海軍勘探船進行了5年的環(huán)球科學考察。每到一個地方,達爾文都要仔細考察當?shù)氐膭又参镔Y源和礦物資源,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標本和礦物標本。經過觀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理論。 2.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3.嘗試描述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1)古代長頸鹿的前肢和頸有的長有的短,出現(xiàn)以上個體差異的原因是長頸鹿的祖先產生了變異。 ⑵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保留下來,而頸和前肢短的個體被淘汰了,原因是適者生存。 (3)食物在決定長頸鹿變異個體的生存和淘汰過程中,起到了選擇的作
用。 (4)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逐漸保留下來,說明這樣的個體是與環(huán)境的變化相適應。 (5)生存下來的個體是通過遺傳來積累特性的。 (6)現(xiàn)代的長頸鹿是通過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和遺傳積累逐漸形成的。
『合作探究』 提示:超級細菌的形成是人們?yōu)E用抗生素對細菌進行選擇的結果。 探究主題二 人工選擇
『自主學習』 1.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不斷選擇和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叫做人工選擇。2.相同點:都是對生物的變異進行選擇。
不同點:人工選擇是根據人的愛好和需要進行選擇,自然選擇是選擇對生存有利的性狀。 『合作探究』 提示:家鴿新品種的形成速度較快,而長頸鹿長頸的形成速度十分緩慢。 達標提升 1—5 D D B C C 6. C 7. 遺傳和變異;自然選擇
第二章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
探究主題一 人類起源于古猿
『合作探究』 1.黑猩猩;大猩猩 ;猩猩;長臂猿 2.赫胥黎 ; 比較解剖 ;《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古猿 3.化石;古猿頭骨化石;犬齒和臼齒發(fā)達; 門齒; 類人猿;人 ;A B O AB;基因 ; 感冒.肺結核
『合作探究』 提示:黑猩猩
探究主題二 古猿到人的演化
1.樹棲為主的;滅絕 ; 樹棲 ; 類人猿;人類 2.能否直立行走 3.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形變?yōu)椤癝”形
『合作探究』
達標提升 1—5 B C D A A 6—7 C B 拓展延伸 現(xiàn)代類人猿已經不可能進化成人類。一方面現(xiàn)代類人猿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與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現(xiàn)在地球上的自然條件與森林古猿進化時的情況不同。
第二節(jié) 人類的進化
探究主題一 人類進化的歷程
『自主學習』 1.直立行走 2.說明能人已經可以制造簡單的工具,并且用這些工具來打獵以維持自己的生活。 3.使用火;腦容量 4.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5.制造工具;學會用火
『合作探究』 1.比較人類進化的歷程:
探究主題二 現(xiàn)代人種的分化
『自主學習』 1.蒙古利亞人 ; 高加索人 ; 尼格羅人 ; 澳大利亞人 2.自然選擇
3.不是。種族是人類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適應而產生的具有共同體質特點的人群。民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wěn)定共同體。
『合作探究』 提示:沒有,因為這四個人種同屬于智人人種。
達標提升 1—5 A C A A C
第六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第一章 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作用
『自主學習』 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光;溫度;空氣 ;水分;土壤 2.寄生; 共生; 捕食 3.生物;同種生物 ;不同種生物
『合作探究』 作出假設: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 得出結論: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
『交流釋疑』 (1) 不可以,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實驗的誤差和偶然性很多。 (2) 放回原處 (3) 提示:另設計一個變量如溫度,其余條件均與本實驗設置相同。 達標提升 1—5 B D B B B 6—10 B D A A C 11—14 D A A C
第二節(jié)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
『自主學習』 1.適應性;蹼;普遍 2. 0℃~35℃;-2℃~50℃ 3.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依靠環(huán)境得到物質和能量,生物離不開環(huán)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又不斷地改變著環(huán)境的存在狀況,影響著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
『合作探究』 1.A蓮藕莖中有發(fā)達的氣腔,這是對水中空氣缺乏生活的適應 B仙人掌的葉退化為刺,這是對沙漠干燥生活的適應 2.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相對的
3.蚯蚓生活在陰濕的土壤中,能夠疏松土壤,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促進物質循環(huán)。 地衣是地球上的“開路先鋒”,能夠加速巖石的風化,促進地球土壤層的形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其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的濕度。 4.植物蒸騰作用增加空氣濕度,降低空氣溫度.影響降水量。某些植物的葉可吸滯塵埃,吸收有毒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達標提升 1—5 D B D B A 6—10 D C D B D 11.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存; 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 自然選擇 12.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 生物能影響環(huán)境
第二章 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自主學習』 1.生物;環(huán)境;生物圈 ;生物 ;環(huán)境 2.非生物成分;生物;光; 空氣;水;土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3.各種動物 4.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5.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 6—8 A A C
『合作探究』 1.不是;一片樹林; 一條小河; 一座小山 2.非生物成分: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yǎng)和生存空間;生產者: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來源;消費者:能夠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分解者:分解動植物的遺體遺物,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
3.提示:生產者主要指各種植物 消費者主要是指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各種微生物;作用見第2題;關系見第4題圖解
4.
篇二:【八年級下生物導學案及答案】【新】
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導學1 第一節(jié) 植物的生殖
【學習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重點)
2.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難點)
3.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植物的扦插。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
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雜交
2.嫁接的方式可以獲得( )
A.與砧木相同的植物體的性狀 B.與接穗相同的植物體的性狀
C.與砧木、接穗相近的植物體的性狀 D.砧木和接穗相結合的性狀
3.下列進行無性生殖的植物是( )。
A.向日葵 B.椒草 C.小麥 D.高粱
4.梨、桃等的栽培通常用( )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
A.嫁接 B.種子 C.扦插 D.壓條
5.園藝師將一株單色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種顏色、多種花形的“塔花”,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壓條 D.雜交
二.合作探究
6.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么?
7.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反饋檢測
8.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9.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發(fā)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1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xù),生生不息。
1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無性生殖的方式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12.下列幾組植物的繁殖,哪組屬于無性繁殖( )
、偈笪膊菘客杌ǚ鋫鞣鄯敝澈蟠; ②玉米種子種下去長出玉米植株;
、坌←溈匡L力傳播花粉進行繁殖; ④馬鈴薯塊莖上的芽眼里會發(fā)出芽來;
、葜癖薰(jié)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筍,進而長成新竹子;
⑥秋海棠的葉子發(fā)出芽和根,進而長出新的秋海棠植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3.看圖填空
根據圖一和圖二,請回答下列問題。
。1)嫁接包括兩種方式,圖一所指的方式是
_________ ,圖二所指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
(2)兩種嫁接方式的不同在于接穗不同,圖一是用
________ 做接穗,圖二是用__________做接穗。
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導學2 第二節(jié) 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重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yǎng)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和過程。(難點)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下列生物不進行變態(tài)發(fā)育的是( )
A.青蛙 B.家蠶 C.家燕 D.蝗蟲
2.在家蠶個體的發(fā)育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 )。
A.變態(tài)發(fā)育 B.不完全變態(tài) C.完全變態(tài) D. 個體發(fā)育
3.蟋蟀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個發(fā)育過程稱為( )。
A. 不完全變態(tài) B.完全變態(tài) C. 變態(tài)發(fā)育 D. 不變態(tài)發(fā)育
4.蜜蜂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正確過程是( )。
A. 幼蟲→卵→蛹→成蟲 B.卵→蛹→成蟲
C. 卵→幼蟲→蛹→成蟲 D.卵→蛹→幼蟲→成蟲
5.下列不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是 ( )。
A.菜粉蝶 B.螳螂 C.家蠶 D.蠅
6.目前,一些地方把“植桑養(yǎng)蠶”作為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列關于家蠶生長發(fā)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性生殖,完全變態(tài) B.有性生殖,不完全變態(tài)
C.無性生殖,完全變態(tài) D.無性生殖,不完全變態(tài)
7.蝗蟲的發(fā)育要經歷卵、幼蟲、成蟲3個時期,若蟲與成蟲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 )
A.若蟲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成熟 B.若蟲身體較小,無翅,無外骨骼
C.若蟲身體較小,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 D.若蟲身體較小,有翅,有外骨骼
8.昆蟲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吃青菜葉的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
B.捕殺蝗蟲的最佳時期是在蝗蟲的成蟲期
C.適當延長家蠶的幼蟲期有助于提高蠶絲的產量
D.蜜蜂的發(fā)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
9.生命世界真奇妙!美麗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蟲"變成的。下列昆蟲的發(fā)育過程與蝴蝶相似的是( ) ① 家蠶 ② 蝗蟲 ③ 蜜蜂 ④蟋蟀
。粒佗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合作探究
10.家蠶的生殖和發(fā)育
(1)生殖:家蠶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發(fā)育:家蠶的一生要經歷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時期,稱為______。除了家蠶以外,
___等昆蟲也采用這種發(fā)育方式
11.蝗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1)生殖:蝗蟲的生殖方式是_____ _________
(2)發(fā)育:蝗蟲的一生要經歷_____、______、_____三個時期,稱為_____。除了蝗蟲以外,______
等昆蟲也采用這種發(fā)育方式。與成蟲相比,蝗蟲的若蟲身體___,____沒有發(fā)育成熟,僅有____,能夠跳躍,稱為_____,若蟲經過__次蛻皮,不經過_____期,發(fā)育成成蟲。
12.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異同點
(1)相同點:都屬于__________發(fā)育
。2)不同點: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經歷4個時期________ ___
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經歷3個時期_______ ___,沒有________期
三. 反饋檢測
13.下列昆蟲的發(fā)育不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是( )
A菜粉蝶 B蝗蟲 C家蠶 D蠅
14.稻螟、玉米螟都是農業(yè)害蟲,它們危害農作物時,所處的變態(tài)時期是( )
A、卵 B、幼蟲 C、蛹 D、成蟲
15.關于蝗蟲的敘述,最為確切的是( )
A、發(fā)育過程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B、體表有外骨骼,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
C、受精作用在體外進行 D、幼體與成體在結構上的差異很大
16.蠶蛾是家蠶發(fā)育過程中的( )
A幼蟲期
B 成蟲期
C 蛹期
D 若蟲期
17.下圖是兩種昆蟲的發(fā)育過程。請據圖回答:
a b c
甲 圖 乙 圖
(1)甲圖所示的個體發(fā)育過程屬于______,屬于這種發(fā)育類型的昆蟲還有___________。
(2)○3和○4的名稱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用數(shù)字和箭頭表示甲圖昆蟲發(fā)育的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表示的發(fā)育時期叫做____________。這一時期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4)乙圖所示的昆蟲是一種農業(yè)害蟲,在整個發(fā)育過程中,對農作物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__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
18.你見過蟬蛻嗎?它是蟬的____,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該結構限制蟬的生長,脫去該結構的現(xiàn)象叫____。該結構可以_____和_____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導學 3 第三節(jié)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學習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重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難點)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青蛙的發(fā)育是( )
A.經過完全變態(tài)的發(fā)育 B.經過由蝌蚪到成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
C.經過由卵到蝌蚪的變態(tài)發(fā)育 D.由卵到蝌蚪到成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
2.下列是兩棲動物的是( )
A.龜 B.大鯢 C.鱷魚 D.中華鱘
3.下列對青蛙生殖發(fā)育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
A. 雌雄同體,體內受精,體內發(fā)育 B. 雌雄同體,體外受精,體外發(fā)育
C. 雌雄異體,體內受精,水中發(fā)育 D. 雌雄異體,體外受精,水中發(fā)育
4.青蛙的幼體蝌蚪生活在( )
A.陸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陸地上
5.青蛙將卵塊產在( )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D、水底
6.在蝌蚪發(fā)育成青蛙的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的呼吸器官是( )
A、鰓、肺 B、鰓、皮膚 C、肺、皮膚 D、鰓、肺和皮膚
7.蛙鳴的生物學意義是( )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蟲 C、招引異性青蛙 D、嚇退天敵
二.合作探究
8、兩棲動物的含義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動物是兩棲動物?
9、閱讀教材第13頁內容,討論在什么環(huán)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雄蛙的鳴叫、雌雄蛙抱對各有什么意義?
10、通過圖示,青蛙的卵塊什么樣子?里面有什么?受精過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青蛙的一生要經歷幾個過程?
11、通過觀察和思考,總結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特點:
在 受精,在 發(fā)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為 發(fā)育。 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 、 、 。
三. 反饋檢測
1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的發(fā)育必須 在進行,幼體要經過 才能上陸地生活。
13.辛棄疾的詞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蛙聲是指 性青蛙的鳴聲。
篇三:八下生物導學案答案
】、
八年級生物(下冊)導學案參考答案
第五單元 生命的演化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
第一節(jié) 生命的起源
探究主題一 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
『自主學習』 1.氧氣 ; 2.紫外線.閃電.高溫;有機小分子物質; 原始海洋
3.原始海洋 4. 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有機大分子物質組成獨立體系;第四個階段:從獨立體系演變?yōu)樵忌?第四個階段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
『合作交流』 1.異養(yǎng)厭氧型 2.不能。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xiàn)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各種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現(xiàn)今地球條件下,作為生命起源的基本條件已經不存在了。 探究主題二 生命起源的實驗探索
『自主學習』 1.氨基酸; 無機小分子物質; 有機小分子物質 2.氨基酸; 二 『合作交流』 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 達標提升 1—5 A C A D B 6.(1)原始大氣; 氧氣 (2)閃電 (3)水蒸氣;原始海洋;氨基酸 (4)無機小分子物質 拓展延伸 提示:不正確?稍O計對照實驗來驗證。例如:取兩個同樣經過消毒的瓶子分別放入質量相等的同種肉,其中一瓶密封,另一瓶敞口(蒼蠅可以進出),幾天后,比較瓶中的變化。
第二節(jié) 生物進化的證據
探究主題一 化石證據
『自主學習』 1.化石 2.簡單;低等;復雜;高等
『合作探究』 化石
探究主題二 解剖學證據
『自主學習』 1. 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解剖結構上具有相似性,而形態(tài)和功能不同的器官;親緣關系 2.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 探究主題三 分子生物學證據
『自主學習』 1.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親緣關系
越遠的生物,其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差別越大。 達標提升 1—5 C D C D D
第三節(jié) 生物進化的歷程
探究主題一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提示:被子植物
探究主題二 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自主學習』 營養(yǎng)方式;原始苔蘚植物;原始蕨類植物 ; A. 原始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 B. 原始魚類;原始兩棲類;原始爬行類;原始鳥類和原始哺乳類。
『合作探究』 提示:是由于營養(yǎng)方式的不同。植物是自養(yǎng),動物是異養(yǎng)。
達標提升 1—5 C C C B C 6. (1)魚類;兩棲類;鳥類 ⑵ 低等動物;從水生到陸生
第四節(jié) 生物進化的原因
探究主題一 自然選擇學說
『自主學習』 1.達爾文曾隨英國海軍勘探船進行了5年的環(huán)球科學考察。每到一個地方,達爾文都要仔細考察當?shù)氐膭又参镔Y源和礦物資源,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標本和礦物標本。經過觀察和研究,他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理論。 2.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3.嘗試描述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1)古代長頸鹿的前肢和頸有的長有的短,出現(xiàn)以上個體差異的原因是長頸鹿的祖先產生了變異。
、圃谶M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保留下來,而頸和前肢短的個體被淘汰了,原因是適者生存。 (3)食物在決定長頸鹿變異個體的生存和淘汰過程中,起到了選擇的作用。 (4)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逐漸保留下來,說明這樣的個體是與環(huán)境的變化相適應。 (5)生存下來的個體是通過遺傳來積累特性的。 (6)現(xiàn)代的長頸鹿是通過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選擇和遺傳積累逐漸形成的。
『合作探究』 提示:超級細菌的形成是人們?yōu)E用抗生素對細菌進行選擇的結果。 探究主題二 人工選擇
『自主學習』 1.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不斷選擇和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叫做人工選擇。2.相同點:都是對生物的變異進行選擇。
不同點:人工選擇是根據人的愛好和需要進行選擇,自然選擇是選擇對生存有利的性狀。 『合作探究』 提示:家鴿新品種的形成速度較快,而長頸鹿長頸的形成速度十分緩慢。 達標提升 1—5 D D B C C 6. C 7. 遺傳和變異;自然選擇
第二章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第一節(jié) 人類的起源
探究主題一 人類起源于古猿
『合作探究』 1.黑猩猩;大猩猩 ;猩猩;長臂猿 2.赫胥黎 ; 比較解剖 ;《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古猿 3.化石;古猿頭骨化石;犬齒和臼齒發(fā)達; 門齒小; 類人猿;人 ;A B O AB;基因 ; 感冒.肺結核
『合作探究』 提示:黑猩猩
探究主題二 古猿到人的演化
1.樹棲為主的;滅絕 ; 樹棲 ; 類人猿;人類 2.能否直立行走 3.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形變?yōu)椤癝”形
『合作探究』
達標提升 1—5 B C D A A 6—7 C B 拓展延伸 現(xiàn)代類人猿已經不可能進化成人類。一方面現(xiàn)代類人猿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點
和生活習性與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現(xiàn)在地球上的自然條件與森林古猿進化時的情況不同。
第二節(jié) 人類的進化
探究主題一 人類進化的歷程
『自主學習』 1.直立行走 2.說明能人已經可以制造簡單的工具,并且用這些工具來打獵以維持自己的生活。 3.使用火;腦容量 4.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5.制造工具;學會用火
『合作探究』 1.比較人類進化的歷程:
探究主題二 現(xiàn)代人種的分化
『自主學習』 1.蒙古利亞人 ; 高加索人 ; 尼格羅人 ; 澳大利亞人 2.自然選擇
3.不是。種族是人類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適應而產生的具有共同體質特點的人群。民族是指人們在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xiàn)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wěn)定共同體。
『合作探究』 提示:沒有,因為這四個人種同屬于智人人種。
達標提升 1—5 A C A A C
第六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第一章 生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作用
『自主學習』 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光;溫度;空氣 ;水分;土壤 2.寄生; 共生; 捕食 3.生物;同種生物 ;不同種生物
『合作探究』 作出假設: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 得出結論: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
『交流釋疑』 (1) 不可以,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實驗的誤差和偶然性很多。 (2)
放回原處 (轉載于:8下生物導學案答案)(3) 提示:另設計一個變量如溫度,其余條件均與本實驗設置相同。 達標提升 1—5 B D B B B 6—10 B D A A C 11—14 D A A C
第二節(jié)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
『自主學習』 1.適應性;蹼;普遍 2. 0℃~35℃;-2℃~50℃ 3.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依靠環(huán)境得到物質和能量,生物離不開環(huán)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動又不斷地改變著環(huán)境的存在狀況,影響著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
『合作探究』 1.A蓮藕莖中有發(fā)達的氣腔,這是對水中空氣缺乏生活的適應 B仙人掌的葉退化為刺,這是對沙漠干燥生活的適應 2.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但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相對的`
3.蚯蚓生活在陰濕的土壤中,能夠疏松土壤,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促進物質循環(huán)。 地衣是地球上的“開路先鋒”,能夠加速巖石的風化,促進地球土壤層的形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其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的濕度。 4.植物蒸騰作用增加空氣濕度,降低空氣溫度.影響降水量。某些植物的葉可吸滯塵埃,吸收有毒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達標提升 1—5 D B D B A 6—10 D C D B D 11.環(huán)境影響生物的生存; 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 自然選擇 12.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 生物能影響環(huán)境
第二章 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自主學習』 1.生物;環(huán)境;生物圈 ;生物 ;環(huán)境 2.非生物成分;生物;光; 空氣;水;土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 3.各種動物 4.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5.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 6—8 A A C
『合作探究』 1.不是;一片樹林; 一條小河; 一座小山 2.非生物成分: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yǎng)和生存空間;生產者: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來源;消費者:能夠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分解者:分解動植物的遺體遺物,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
3.提示:生產者主要指各種植物 消費者主要是指各種動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營腐生生活的各種微生物;作用見第2題;關系見第4題圖解
篇四:【八年級下生物導學案及答案】【新】
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導學1 第一節(jié) 植物的生殖
【學習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重點)
2.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能夠列舉植物常見的無性生殖。(難點)
3.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植物的扦插。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插柳”采取的方法是( )
A.嫁接 B.分根 C.扦插 D.雜交
2.嫁接的方式可以獲得( )
A.與砧木相同的植物體的性狀 B.與接穗相同的植物體的性狀
C.與砧木、接穗相近的植物體的性狀 D.砧木和接穗相結合的性狀
3.下列進行無性生殖的植物是( )。
A.向日葵 B.椒草 C.小麥 D.高粱
4.梨、桃等的栽培通常用( )來繁育優(yōu)良品種。
A.嫁接 B.種子 C.扦插 D.壓條
5.園藝師將一株單色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種顏色、多種花形的“塔花”,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壓條 D.雜交
二.合作探究
6.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么?
7.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反饋檢測
8.由受精卵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fā)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9.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發(fā)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10.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xù),生生不息。
1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無性生殖的方式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12.下列幾組植物的繁殖,哪組屬于無性繁殖( )
①鼠尾草靠丸花蜂傳粉繁殖后代; ②玉米種子種下去長出玉米植株;
③小麥靠風力傳播花粉進行繁殖; ④馬鈴薯塊莖上的芽眼里會發(fā)出芽來;
、葜癖薰(jié)上的芽可以形成竹筍,進而長成新竹子;
⑥秋海棠的葉子發(fā)出芽和根,進而長出新的秋海棠植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3.看圖填空
根據圖一和圖二,請回答下列問題。
。1)嫁接包括兩種方式,圖一所指的方式是
_________ ,圖二所指的方式是 ____________。
。2)兩種嫁接方式的不同在于接穗不同,圖一是用
________ 做接穗,圖二是用__________做接穗。
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導學2 第二節(jié) 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重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yǎng)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和過程。(難點)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下列生物不進行變態(tài)發(fā)育的是( )
A.青蛙 B.家蠶 C.家燕 D.蝗蟲
2.在家蠶個體的發(fā)育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fā)育過程稱為( )。
A.變態(tài)發(fā)育 B.不完全變態(tài) C.完全變態(tài) D. 個體發(fā)育
3.蟋蟀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個發(fā)育過程稱為( )。
A. 不完全變態(tài) B.完全變態(tài) C. 變態(tài)發(fā)育 D. 不變態(tài)發(fā)育
4.蜜蜂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正確過程是( )。
A. 幼蟲→卵→蛹→成蟲 B.卵→蛹→成蟲
C. 卵→幼蟲→蛹→成蟲 D.卵→蛹→幼蟲→成蟲
5.下列不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昆蟲是 ( )。
A.菜粉蝶 B.螳螂 C.家蠶 D.蠅
6.目前,一些地方把“植桑養(yǎng)蠶”作為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列關于家蠶生長發(fā)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性生殖,完全變態(tài) B.有性生殖,不完全變態(tài)
C.無性生殖,完全變態(tài) D.無性生殖,不完全變態(tài)
7.蝗蟲的發(fā)育要經歷卵、幼蟲、成蟲3個時期,若蟲與成蟲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 )
A.若蟲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成熟 B.若蟲身體較小,無翅,無外骨骼
C.若蟲身體較小,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 D.若蟲身體較小,有翅,有外骨骼
8.昆蟲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吃青菜葉的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
B.捕殺蝗蟲的最佳時期是在蝗蟲的成蟲期
C.適當延長家蠶的幼蟲期有助于提高蠶絲的產量
D.蜜蜂的發(fā)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4個時期
9.生命世界真奇妙!美麗的蝴蝶竟是由"毛毛蟲"變成的。下列昆蟲的發(fā)育過程與蝴蝶相似的是( ) ① 家蠶 ② 蝗蟲 ③ 蜜蜂 ④蟋蟀
。粒佗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合作探究
10.家蠶的生殖和發(fā)育
。1)生殖:家蠶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發(fā)育:家蠶的一生要經歷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個時期,稱為______。除了家蠶以外,
___等昆蟲也采用這種發(fā)育方式
11.蝗蟲的生殖和發(fā)育
。1)生殖:蝗蟲的生殖方式是_____ _________
(2)發(fā)育:蝗蟲的一生要經歷_____、______、_____三個時期,稱為_____。除了蝗蟲以外,______
等昆蟲也采用這種發(fā)育方式。與成蟲相比,蝗蟲的若蟲身體___,____沒有發(fā)育成熟,僅有____,能夠跳躍,稱為_____,若蟲經過__次蛻皮,不經過_____期,發(fā)育成成蟲。
12.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異同點
。1)相同點:都屬于__________發(fā)育
。2)不同點: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經歷4個時期________ ___
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經歷3個時期_______ ___,沒有________期
三. 反饋檢測
13.下列昆蟲的發(fā)育不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是( )
A菜粉蝶 B蝗蟲 C家蠶 D蠅
14.稻螟、玉米螟都是農業(yè)害蟲,它們危害農作物時,所處的變態(tài)時期是( )
A、卵 B、幼蟲 C、蛹 D、成蟲
15.關于蝗蟲的敘述,最為確切的是( )
A、發(fā)育過程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B、體表有外骨骼,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
C、受精作用在體外進行 D、幼體與成體在結構上的差異很大
16.蠶蛾是家蠶發(fā)育過程中的( )
A幼蟲期
B 成蟲期
C 蛹期
D 若蟲期
17.下圖是兩種昆蟲的發(fā)育過程。請據圖回答:
a b c
甲 圖 乙 圖
(1)甲圖所示的個體發(fā)育過程屬于______,屬于這種發(fā)育類型的昆蟲還有___________。
(2)○3和○4的名稱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用數(shù)字和箭頭表示甲圖昆蟲發(fā)育的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表示的發(fā)育時期叫做____________。這一時期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4)乙圖所示的昆蟲是一種農業(yè)害蟲,在整個發(fā)育過程中,對農作物危害最嚴重的時期是____________(填圖中字母)。
18.你見過蟬蛻嗎?它是蟬的____,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該結構限制蟬的生長,脫去該結構的現(xiàn)象叫____。該結構可以_____和_____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導學 3 第三節(jié)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
【學習目標】
1.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及特點。(重點)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與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難點)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青蛙的發(fā)育是( )
A.經過完全變態(tài)的發(fā)育 B.經過由蝌蚪到成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
C.經過由卵到蝌蚪的變態(tài)發(fā)育 D.由卵到蝌蚪到成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
2.下列是兩棲動物的是( )
A.龜 B.大鯢 C.鱷魚 D.中華鱘
3.下列對青蛙生殖發(fā)育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
A. 雌雄同體,體內受精,體內發(fā)育 B. 雌雄同體,體外受精,體外發(fā)育
C. 雌雄異體,體內受精,水中發(fā)育 D. 雌雄異體,體外受精,水中發(fā)育
4.青蛙的幼體蝌蚪生活在( )
A.陸地 B.水中 C.空中 D.水中或陸地上
5.青蛙將卵塊產在( )
A、水中 B、青草上 C、泥土上 D、水底
6.在蝌蚪發(fā)育成青蛙的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的呼吸器官是( )
A、鰓、肺 B、鰓、皮膚 C、肺、皮膚 D、鰓、肺和皮膚
7.蛙鳴的生物學意義是( )
A、歌唱春天 B、招引昆蟲 C、招引異性青蛙 D、嚇退天敵
二.合作探究
8、兩棲動物的含義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動物是兩棲動物?
9、閱讀教材第14頁內容,討論在什么環(huán)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雄蛙的鳴叫、雌雄蛙抱對各有什么意義?
10、通過圖示,青蛙的卵塊什么樣子?里面有什么?受精過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青蛙的一生要經歷幾個過程?
11、通過觀察和思考,總結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特點:
在 受精,在 發(fā)育;幼體和成體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為 發(fā)育。 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 、 、 。
三. 反饋檢測
12.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的發(fā)育必須 在進行,幼體要經過 才能上陸地生活。
13.辛棄疾的詞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蛙聲是指 性青蛙的鳴聲。
篇五:八年級生物下冊 導學案 及參考答案 【全冊新】
八年級生物上冊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huán)境中的動物
導學1 第一節(jié) 水中生活的動物(2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常見類型。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方式,并概括魚類主要特征。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了解水中生活的其他動物。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重難點)
2、通過觀察、探究活動,使學生學會觀察、探究的方法,提高實驗水平。初步學會把結構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納在一起的分類方法。
3、通過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團體協(xié)作精神。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保護水域環(huán)境。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動物目前已知的大約有 種。它可以分為哪兩大類: 和 。
2、生活在水中的動物中,魚類屬于 動物;無脊椎動物中,?⑸汉飨x屬于 動物,章魚、烏賊屬于 動物,蝦蟹屬于 動物,此外還有其他類別的生物種類。
3、魚適應水生生活的主要特點:一是能夠靠 來獲取 和 敵害,二是能在水中 。
4、魚的外形有利于克服在水中運動的阻力:①.體型呈 形、體表被有 ;②.觸手極滑,外有 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 。
二、合作探究:
5、魚靠什么部位產生前進的動力 ?靠那種鰭來保持平衡?靠那種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各種鰭的作用能夠僅靠觀察得出結論嗎?
7、觀察魚的口和鰓蓋是怎樣動作的?用紗布包住魚身抓住魚,然后將墨水滴在魚的口前方,觀察墨水會不會順著鰓蓋后緣流出來,這說明了什么?
8、分析鰓為什么是鮮紅色的?鰓絲為什么既多又細?
9、進入鰓和流出鰓的水中,溶解的氣體成分會有什么變化?
10、魚鰓的哪些特點對水中呼吸是至關重要的?魚離開水后,很快就會死亡,原因是什么?
三、系統(tǒng)總結
魚生活在水中,通過鰓在水中呼吸,通過鰭來游泳。魚類屬于脊椎動物。生活在水 - 1 -
【八下生物導學案答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生物導學案答案09-27
高中物理導學案答案-參考04-16
高二物理導學案精選附答案04-12
七下數(shù)學導學案答案04-13
七年級生物上冊全冊導學案及答案09-24
《比的意義》導學案05-14
八下生物期末試卷答案02-25
導學案教學總結11-25
端午的鴨蛋導學案08-17